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独行的意思、独行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独行的解释

(1) [solitary]∶一个人走路

踽踽独行

(2) [practise his path independently]∶坚持按自己的主张做

独行其是

详细解释

(1).一人行路;独自行走。《庄子·盗跖》:“内周楼疏,外不敢独行,可谓畏矣!”《史记·陈丞相世家》:“渡 河 ,船人见其美丈夫独行,疑其亡将,要中当有金玉宝器,目之,欲杀 平 。”《法苑珠林》卷十:“ 舍利弗 独行乞食,婆罗门见而问言:‘尊者独行无沙弥耶?’” 清 金人瑞 《送维茨公晋秋日渡江之金陵》诗之十:“我或读经罢,独行观水痕。”

(2).专意实行;独自实行或行事。《易·晋》:“晋如摧如,独行正也。裕无咎,未受命也。” 孔颖达 疏:“独犹专也,言进与退专行其正也。”《孟子·滕文公下》:“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韩非子·忠孝》:“王者独行谓之王,是以三王不务离合而正,五霸不待从横而察,治内以裁外而已矣。”

(3).谓独断专行。 清 恽敬 《新东门漕仓记》:“呜呼,此郡县长吏所以嚣然独行其意于上而民终不可治也已!”

(4).单独行时;单独流行。 唐 刘知几 《史通·六家》:“其文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故能弥歷千载,而其书独行。”《文献通考·经籍二》:“自 晋 之后, 弼 学独行,遂传至今。”

(5).谓军队如入无人之境,没有阻挡。《管子·七法》:“故蚤知敌人如独行,有蓄积,则久而不匱。”《管子·七法》:“有雷电之战,故能独行而无敌矣!”

(6).谓节操高尚,不随俗浮沉。《礼记·儒行》:“世治不轻,世乱不沮……其特立独行有如此者。”《旧唐书·隐逸传序》:“而 游巖 、 德义 之徒,所高者独行。” 章炳麟 《谢本师》:“先生为人岂弟,不好声色,而余喜独行赴渊之士。”

(7).指故为标新立异的行为。 宋 王安石 《太子太傅田公墓志铭》:“公所设施,事趣可,功期成,因能任善,不必己出,不为独行异言,以峙声名。”

(8).马兜铃的根。有香气。中医入药。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药议二》:“马兜零之根,乃是独行。”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七·马兜铃》:“其根吐利人,微有香气,故有独行、木香之名。”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独行是现代汉语中具有双重语义特征的复合词,其核心释义可从以下两个维度解析:

一、行为方式维度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界定为"单独行走或单独行动",如《诗经·唐风》"独行踽踽"的原始语境即描绘孤独行走的状态。该词在当代语境中常引申为不依赖他人的独立行为模式,例如"独行侠"的构词即体现此意涵。

二、品格操守维度 《汉语大词典》着重强调"专意践行某种准则"的深层语义,《庄子·盗跖》"鲍焦饰行非世,抱木而死"的典故即展现古代士人坚守节操的独行精神。此义项在《后汉书·独行列传》中得到系统性记载,特指"特立独行、不随流俗"的道德品格。

古汉语文献中该词存在词性转换现象,《中华经典古籍库》收录的《周易·姤卦》"独行愿也"即作动词使用,而《论语注疏》"独行不惧"则呈现形容词用法,这种语法弹性使词义更具包容性。

网络扩展解释

“独行”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多个维度解析,综合多个权威来源:

一、基本含义

指独自行动,不依赖他人帮助或陪伴,强调个体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例如“踽踽独行”形容孤独行走的状态。

二、详细解释

  1. 独自行走
    字面指单独行动,如《庄子·盗跖》中“外不敢独行”描述因畏惧而不敢单独外出;《史记·陈丞相世家》记载陈平独行时被怀疑携带财宝。

  2. 坚持主张
    儒家语境中,指矢志不渝地践行仁义之道。《易·晋》提到“独行正也”,孟子主张“不得志则独行其道”,荀子进一步发展为治国理念。

  3. 独断专行
    含贬义,指不顾他人意见行事。如清代恽敬批评“郡县长吏嚣然独行其意”导致民不可治。

  4. 独特操守
    作名词时,指特立独行的品格,如“特立独行”形容坚守个人原则。

三、使用场景

四、总结

“独行”既有物理层面的单独行动,也包含精神层面的独立与坚持,需结合语境判断其褒贬。在传统文化中,它常被赋予修身治国的高尚意义,而现代用法更侧重个体选择与孤独状态的表达。

别人正在浏览...

按阅把头备閲编室弁言簿讼朝陵忡怅道衔大天白日點點搐搐殿头官饭馆副将腐心革邪观看观试菡萏好些个后部黄金储备滑言诲翰讲武城解箨禁帑禁掖倦勤撅撒看好客嘲夸恣刳舟麟角斗马路崖子漫道蛮笺象管漫沙磨房木星上行内圣外王颦蹙铺盖卷儿起差榷略羣属射猎升资世间相石蕊试纸四生素扇螳臂当辙踢飞脚歪辣窝停主人香衖秈米邪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