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安詳,舒緩。《漢書·匡衡傳》:“勇猛剛強者戒於大暴,仁愛溫良者戒於無斷,湛靜安舒者戒於後時,廣心浩大者戒於遺忘。” 漢 劉向 《說苑·談叢》:“百方之事,萬變鋒出,或欲持虛,或欲持實;或好浮遊,或好誠必;或行安舒,或為飄疾。從此觀之,天下不可一。” 清 畢沅 《<晉書·地理志>新補正》卷二:“《周禮》‘ 河 南曰 豫州 ’,豫者,舒也。言禀中 河 之氣,性理安舒也。” 鄭振铎 《離别》:“又一再囑咐着我,能夠早回,便早些回來。他這些話是安舒的慈愛的說着的。”
(2).安適舒坦。 宋 蘇舜欽 《答範資政書》:“今得心安舒而身逸豫,坐探聖人之道,又無人譏察而責望之,何樂如是!” 夏丏尊 葉聖陶 《文心》十六:“我看那副對子十四字個個穩當,好象一個人坐在椅子上很安舒的樣子。”
(3).謂使安適舒坦。 巴金 《滅亡》第十二章:“一切将來的夢想已不能安舒他底精神,他對于痛苦的現實之感覺是太銳敏了。”
(4).猶安泰。《兒女英雄傳》第二七回:“鵝的别名叫作‘家雁’,又叫作‘舒雁’,怎麼必定用這‘舒雁’?取其家室安舒之意。” 魯迅 《墳·科學史教篇》:“國之安舒,生之樂易,未能獲也。”
“安舒”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安詳舒緩
形容人的儀态或舉止從容平和,如《漢書·匡衡傳》中提到“湛靜安舒者戒於後時”,強調沉穩不躁的狀态。
安適舒坦
指身心處于輕松惬意的狀态。例如宋代蘇舜欽在書信中描述“心安舒而身逸豫”,體現内心的安甯與身體的放松。
使安適舒坦
作為動詞使用,表示通過某種方式使人感到舒適。巴金在《滅亡》中提到“夢想已不能安舒他底精神”,暗示精神層面的安撫。
安泰
廣義上指生活或環境的安穩平和,如《說苑·談叢》中“或行安舒”與“飄疾”形成對比,強調穩定狀态。
字義組合
“安”象征安甯、安穩,“舒”代表舒適、舒展,組合後既指環境和諧(如溫馨的家),也指心理上的無憂無慮。
文學用例
現代作品中常見其描述心境或氛圍,如鄭振铎在《離别》中用“安舒的慈愛”刻畫言語的溫和,夏丏尊和葉聖陶則以“坐在椅子上很安舒”比喻文字的穩重感。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書》《說苑》等古籍,或現代文學作品中的具體用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