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對着頭部。 杜鵬程 《保衛延安》第一章:“敵人像潮水一樣,嘩地湧流到東邊山根下,碰到迎頭爆發的火力,嘩地湧流到西山根下,又是披頭蓋腦澆下來的手6*榴6*彈。”亦作“ 披頭蓋臉 ”。《花城》1981年第1期:“﹝他﹞拼命護着不肯,那些‘紅6*衛6*兵’就披頭蓋臉把他打了個頭破血流,最後還是搶走了。”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披頭蓋腦漢語 快速查詢。
“披頭蓋腦”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部分資料提到該詞可形容“頭發淩亂、思維混亂”(如),但此用法較罕見,主流仍以“來勢兇猛”為核心含義。
如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原文,可參考《水浒傳》或現當代文學作品。
《披頭蓋腦》是一個流行的成語,形容人或事物的樣子混亂、不整齊。通常用來形容人的頭發蓬亂、衣着不整,或者描述事物的雜亂無章。
《披頭蓋腦》由五個字組成。以下是每個字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披:扌(手部偏旁)+ 巴 (5畫)
頭:龍 (龍頭部偏旁) + 一 (1畫)
蓋:皿 (皿部偏旁) + 個 (3畫)
腦:月 (肉月部偏旁) + 主 (5畫)
《披頭蓋腦》這個成語的來源不太明确,但可以追溯到古代小說《紅樓夢》中。該小說描述了清朝貴族家庭的生活,其中有一位叫做披頭散發(個虛構的人物名)的仆人,他的外貌非常混亂而且淩亂,形象地展示了“披頭蓋腦”的意思。因此,這個成語經常被用來形容人或事物的混亂狀态。
《披頭蓋腦》的繁體字為「披頭蓋腦」。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現代漢字“披頭蓋腦”的古代寫法如下:
披頭:披頭
蓋腦:蓋腦
1. 她今天早上起床時,頭發披頭蓋腦的。
2. 他的辦公室總是披頭蓋腦,找東西都找不到。
3. 這個房間太亂了,東西堆得披頭蓋腦的。
與《披頭蓋腦》相關的常用詞語有:
1. 披風:穿在肩部的寬松外衣。
2. 蓋頭:戴在頭部的遮陽傘,用來保護頭部。
3. 腦筋:指頭腦,思維能力。
與《披頭蓋腦》意思類似的成語有:
1. 笑容滿面:形容臉上洋溢着開心的表情。
2. 衣冠不整:形容着裝不整齊、不整潔。
3. 一團糟:形容事物混亂無序、雜亂無章。
與《披頭蓋腦》意思相反的成語有:
1. 儀态萬方:形容人的舉止得體、莊重。
2. 整潔有序:形容事物井然有序、整齊劃一。
3. 妝束端正:形容着裝整潔、莊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