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旁磔的意思、旁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旁磔的解釋

謂于四方之門宰牲禳祭。《禮記·月令》:“﹝季冬之月﹞命有司,大難旁磔,出土牛,以送寒氣。” 鄭玄 注:“旁磔,於四方之門磔攘也。” 孔穎達 疏:“旁謂四方之門,皆披磔其牲,以禳除陰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旁磔”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祭祀儀式,具體含義和背景如下:

詞義解釋

  1. 基本定義
    “旁磔”指在城門的四方宰殺牲畜,通過分裂肢體進行禳祭的儀式。其核心目的是驅除陰寒之氣或災禍,祈求平安。

  2. 字詞拆解

    • 旁:指“四方”,即東、南、西、北各城門。
    • 磔:本義為分裂牲體,《說文解字》解釋為“辜也”,即肢解祭祀用的牲畜。

曆史背景與文獻記載

  1. 《禮記·月令》記載
    在季冬之月(農曆十二月),官方會舉行“大難旁磔”儀式,宰牲後分裂其肢體,懸挂于四方城門,以送走寒氣。鄭玄注疏提到,這是通過“磔攘”(分裂牲體并禳除)來抵禦陰氣。

  2. 儀式功能
    該儀式結合了自然崇拜與巫術,通過血腥祭祀表達對自然力量的敬畏,并試圖用象征性行為影響氣候或災異,屬于古代“驅傩”文化的一部分。


關聯考據

如需更詳細文獻考據,可參考《禮記注疏》或《說文解字》相關章節。

網絡擴展解釋二

《旁磔》的意思

《旁磔》(páng zhé)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在旁邊拴住、束縛或捆綁犯人等。

拆分部首和筆畫

《旁磔》的部首是⺧(dǎo)字的旁偏旁,筆畫數是15畫。

來源與繁體

《旁磔》一詞來源于古代的刑罰方式,它是把犯人的腳用繩子捆綁起來,懸挂在高處,這樣犯人就被束縛在地面的一旁,不能行動。

在繁體字中,這個詞的寫法是「旁轍」。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旁磔」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有些差異,但基本上仍可辨認。像《說文解字》和《康熙字典》都收錄了這個詞,以及對應的解釋。

例句

1. 這個惡人終于被旁磔了,大家終于能夠安心了。

2. 法官宣布對罪犯進行旁磔的刑罰。

3. 這種殘酷的刑罰在現代社會已經被廢除。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旁證、旁向、旁門、磔刑、旁聽。

近義詞:囚禁、牢獄、束縛。

反義詞:釋放、自由。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