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本對利的意思、對本對利的詳細解釋
對本對利的解釋
所得的利潤或利息,與本錢相等。
詞語分解
- 對本的解釋 利潤或利息跟本錢相等 詳細解釋.對着本子。本,泛指書卷、畫幅等。 宋 洪邁 《容齋三筆·僧道科目》:“念經、讀經之異,疑為背誦與對本雲。” 宋 周密 《齊東野語·紹興禦府書畫式》:“應搜訪到古畫
- 利的解釋 利 ì 好處,與“害”“弊”相對:利弊。利害。利益。利令智昏。興利除弊。 使順利、得到好處:利己。利用厚生(充分發揮物的作用,使民衆生活優厚富裕起來)。 與願望相符合:吉利。順利。 刀口快,針尖銳,與
專業解析
"對本對利"是一個漢語商業和金融領域的俗語,其核心含義是指本金和利息相等,即利息的數額達到了本金的數額。它常用于描述高額利息或投資回報豐厚的情況,強調收益與投入持平甚至翻倍。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礎釋義
- 本: 指投入的原始資金、成本或本金。
- 利: 指通過本金産生的收益、利潤或利息。
- 對本: 利息(或利潤)的數額等于本金的數額。
- 對利: 在此語境中與“對本”結合使用,共同強調“本利相抵”或“本利相等”的狀态。
- 綜合: “對本對利”整體指利息總額等于本金總額,相當于實現了100%的回報率(即翻倍)。例如,借出100元,收回時連本帶利共200元(本金100元 + 利息100元),即可稱為“對本對利”。
二、詞源與使用場景
該詞源于傳統商業和民間借貸活動:
- 高利貸語境: 常用于描述利率極高的借貸關系,如“三分對本對利”指月息30%,十個月即可實現本利相等(利超本)。
- 投資回報: 形容某項投資獲得翻倍收益,如“這筆生意做到了對本對利”。
- 風險警示: 提醒高收益伴隨高風險,如“對本對利的買賣,風險也大”。
三、常見誤解辨析
- ≠ 本利合計: “對本對利”特指利息部分等于本金,而非本息總和(後者稱為“本利和”,即本金 + 利息)。
- ≠ 固定利率: 不特指某種利率形式,而是強調結果(利息額 = 本金額)。
四、數學表達
若本金為 $P$,利息為 $I$,則“對本對利”滿足:
$$
I = P
$$
此時本利和 $S$ 為:
$$
S = P + I = 2P
$$
參考資料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
-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
- 《中華金融辭庫》,中國金融出版社,2000年。
網絡擴展解釋
“對本對利”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在不同權威來源中較為一緻,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 拼音:duì běn duì lì
- 釋義:指獲得的利潤或利息與投入的本錢相等,即回報率為100% 。例如,若本金為100元,最終收益也為100元,則稱為“對本對利”。
其他補充說明
-
詞源與用法
該詞常見于經濟或商業語境,強調收益與成本的平衡關系。例如,作家沙汀在《淘金記》中提到“一個對本”,即指利潤與本金相等的情況 。
-
可能的引申含義
個别低權威來源(如)提到“對待本職工作認真負責,對利益問題謹慎處理”,但此解釋未得到高權威資料支持,需謹慎參考。
“對本對利”主要用于描述經濟活動中收益與本金相等的狀态,是傳統漢語中表達盈虧平衡的典型說法。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語境中的用法,可查閱《漢語詞典》或文學作品中的實例。
别人正在浏覽...
暗綠稀紅鬓鵶博施倡門鈔賊撤蔀船到江心補漏遲怠玩敦圉惡哏哏放亮飛缰敢當鋼渣膏鮮構制灌瓜過采含霜弘宥黃犢舍奸權鏡套津沫廄驺砍頭栲栳圈課役刻篆闌楯了義靓媚兩袒陵駕黎首六先生冒妄娩出内涵披洩奇能跂蠕曲線運動融溶三重門升雲莘莘叔仲苔脯天淵之别鐵牌踢氣球頭發胡子一把抓往昔莞然委重投艱穩足鄉論仙蛻小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