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離騷》與《詩經》中《大雅》、《小雅》的并稱。借指由《詩經》和《離騷》所奠定的古詩優秀風格和傳統。 唐 杜甫 《陳拾遺故宅》詩:“有才繼騷雅,哲匠不比肩。” 宋 胡仔 《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六一居士下》:“餘嘗謂二 李 之詩,詞格騷雅,真可壓倒 元 白 。” 清 張錫祚 《寒食日感舊述懷用昌黎寒食出遊韻》:“憶昔 橫山 有遺老,海内獨司騷雅柄。”
(2).指詩文之才。 南唐 李中 《離亭前思有寄》詩:“若無騷雅分,何計達相思。” 宋 曾鞏 《鵲山亭》詩:“ 少陵 騷雅今誰和? 東海 風流世謾傳。”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杜甫》:“觀 李 杜 二公……騷雅之妙,雙振當時。兼衆善於無今,集大成於往作。”
(3).風流儒雅。 清 陳确 《樸庵叔晚過小話兩和來韻》:“騷雅不慙 唐 進士,迂狂全類 宋 諸生。”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黃英》:“少年自言:‘ 陶 姓。’談言騷雅。”
“騷雅”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層面解析:
指《離騷》與《詩經》中《大雅》《小雅》的并稱,代指由這兩部經典奠定的古詩優秀風格和傳統。例如,納蘭性德在文學評論中提到的“騷雅”即強調對先秦詩歌精髓的繼承。
引申為詩文創作的才能。如南唐李中在《離亭前思有寄》中寫道“若無騷雅分,何計達相思”,宋代曾鞏的《鵲山亭》也以“少陵騷雅今誰和”贊頌杜甫的文學造詣。
形容人風流儒雅的風度。例如古文中用“騷雅”描述文人雅士舉止高雅、兼具才情與修養的特質。
補充說明:
“騷雅”是一個有着深厚文化内涵的詞語,它既有着藝術的精緻與高雅,同時也蘊含着一種騷擾、煩擾的意味。它常常在文學創作中出現,用來描述具有獨特想法、表達形式的作品或個人。
其中,“騷”是由馬和召兩個部首組成的,它具有抽象意義的蔚為壯觀的景象之意,是由“韶”和“非”兩個字的意義相重疊而來的。而“雅”是由隹和牙兩個部首組成的,從描述觸感細膩、聲音平緩的“牙”演化而來。
《騷雅》一詞最早出現于古代文學家孟浩然的詩作《登鹳雀樓》中:“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此處的“更上一層樓”用以描述文學創作要不斷探索創新,以達到更高境界的觀念。
“騷雅”在繁體字中是“騷雅”。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騷”字的部分寫法是使用“馬”和“虍”組成,而“雅”字則由“音”和“隹”組成。
1. 他的詩歌堪稱是騷雅之作,以别緻的表達方式赢得了廣泛贊譽。 2. 這幅畫作展現了獨特的騷雅氣質,引發了觀者的深思。
騷人、騷客、騷擾、騷動、騷氣。
絕豔、清新、典雅、獨特、洗練。
俗氣、粗鄙、庸俗、平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