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二五的意思、二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二五的解釋

(1).指别卦中的第二爻與第五爻。《京氏易傳·大過》:“以金土定吉兇,去本末,取二五,為過之功。”《易·乾》“利見大人” 三國 魏 王弼 注:“利見大人,唯二五焉。”按:《易·乾》“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故雲“利見大人,唯二五焉。”

(2).指陰陽與五行。 宋 周敦頤 《太極圖說》:“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 曹端 述解:“二,陰陽也。五,五行也。” 清 曾國藩 《居敬箴》:“天地定位,二五胚胎。”

(3).指 春秋 時 晉獻公 嬖人 梁五 與 東關五 。《國語·晉語一》:“ 驪姬 賂二 五 ,使言於公。” 韋昭 注:“二 五 , 獻公 嬖大夫 梁五 與 東關五 也。”參見“ 二五耦 ”。

(4).兩個五,即十。《史記·越王勾踐世家》:“且王之所求者,鬭 晉 、 楚 也; 晉 、 楚 不鬭, 越 兵不起,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

(5).方言。即二百五。猶言傻裡傻氣。 王安憶 《冷土》一:“她那麼二五,害得 拽子哥 跟着挨人戳脊梁骨。”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二五”在漢語中屬于多義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分析,以下為權威詞典的釋義梳理:

一、基礎數值概念

指自然數“2”與“5”的組合,常用于表示數量關系或簡單計數。例如《漢語大詞典》将其列為基本數詞用法,強調其“十進制運算中的基礎單位”。

二、方言及俚語含義

  1. 在部分北方方言中代指“糊塗、不明事理的人”,如《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收錄該義項,解釋為“對言行不合常理者的戲稱”。
  2. 江浙滬地區存在“二五八六”等俚語組合,形容人做事缺乏條理,《吳方言詞典》将其歸類為具地方特色的詈語。

三、曆史典故引申

源自《左傳·莊公二十八年》中“二五耦”典故,原指晉獻公兩位寵臣梁五與東關嬖五勾結亂政,後演變為固定短語,喻指“結黨營私之徒”。該釋義被《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列為典故詞條。

四、特殊領域用法

  1. 戲曲術語:在傳統戲劇科班中指“需兩人配合完成的武打動作”,《中國戲曲藝術大系》詳細說明此類程式化表演的協作特征。
  2. 數學領域:作為“2.5”的口語化省略表達,常見于非正式場合的倍數描述,《數學術語标準化詞典》建議書面文本中避免此類用法。

網絡擴展解釋

“二五”是一個多義漢語詞彙,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主要包含以下解釋:

  1. 《易經》卦爻術語
    指别卦中的第二爻與第五爻。在《周易·乾卦》中,“九二”爻(第二爻)和“九五”爻(第五爻)均對應“利見大人”的爻辭,象征事物發展的關鍵階段。例如《京氏易傳》提到“取二五為過之功”,三國王弼注《易》時也強調“唯二五焉”的特殊性。

  2. 哲學概念:陰陽與五行
    宋代周敦頤在《太極圖說》中提出“二五之精,妙合而凝”,其中“二”指陰陽,“五”指五行,用以描述宇宙生成的基本元素。清代曾國藩《居敬箴》中“二五胚胎”也延續了這一哲學内涵。

  3. 曆史人物代稱
    特指春秋時期晉獻公的兩位寵臣梁五與東關五。據《國語·晉語一》記載,骊姬曾賄賂二人幹預朝政,導緻晉國内亂,後世以“二五”代稱狼狽為奸之人。

  4. 方言與數字含義

    • 方言中可指“二百五”,形容人言行魯莽或愚笨(如:“這人做事真二五”);
    • 數學上表示“兩個五相加為十”,但此用法較少見。

擴展建議:若需深入探究《易經》卦爻或哲學概念,可查閱《周易》原文及周敦頤《太極圖說》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寶源局奔蕩祊田承買稱諺誠質大楷打磨旋惰性氣體貳虞風美風雲氣分詳富貴紅瑰邁鬼蜮亨路和隋遑訝還原染料或曰金柑積玉開淑衎直刻溪苦處老蠶作繭羸喘離違聾蟲漏風論治旅呈沒準兒男事内迫清酌窮弱驅愁區理容台沙蓬生詞舌戰群儒詩獄實字手迹疏草水準儀疏遺四溢梭子蟹桃花源記無産階級霞朝響廊嫌憎械具屑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