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說話。 漢 王充 《論衡·自紀》:“故口言以明志,言恐滅遺,故著之文字。”《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七:“聽小師父口言,不是這裡本處人。”
(2).謂親口誓言。《白雪遺音·馬頭調·世界上之三》:“莫非疑奴的恩情假,海誓山盟,自有神靈鑒,不睹口言。”
“口言”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說話、口頭表達
指通過口頭傳遞信息的行為,強調言語的直接性和即時性()。
例句:“政者,口言之,身必行之”(出自古籍,強調言行需一緻)()。
親口誓言
特指通過口頭形式作出的承諾或誓言,如“海誓山盟,自有神靈鑒”( )。
“口言”既涵蓋日常言語行為,也承載承諾的莊重性,需結合語境理解。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出處,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權威來源( )。
《口言》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口言》是由兩個字組成的詞語,它的意思是“說話”的意思。其中,"口"代表嘴巴,表示說話的動作,"言"代表言語,表示說話的内容。
拆分部首和筆畫:
《口言》中的"口"是一個部首,它也可以作為獨立的漢字存在;而"言"也是一個部首,它同樣可以作為獨立的漢字使用。
拆分後,"口"的部首是口字旁,它的筆畫數為3畫;"言"的部首是言字旁,它的筆畫數為7畫。
來源:
《口言》這個詞的來源比較古老,可以追溯到《大戴禮記·禮運篇》中的一句話:“口同言異,行同意非。”意思是“嘴巴雖然說一樣,但行動和意思并不相同。”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出《口言》指的是語言和行為之間的差異。
繁體:
《口言》的繁體字為《口談》。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口言》在古代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相似,沒有明顯的差異。
例句:
1. 他的口言和行為總是不符。
2. 他的口言雖然說的很好聽,但并不可信。
3. 誠實的人不會輕易改變口言。
組詞:
1. 語言
2. 口才
3. 聽口
近義詞:
1. 說話
2. 講述
3. 表達
反義詞:
1. 沉默
2. 不言
3. 不說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