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 平王 廟。《左傳·昭公二十二年》:“ 劉子 如 劉 。 單子 使 王子處 守于 王城 。盟百工于 平宮 。” 杜預 注:“ 平宮 , 平王 廟。”
“平宮”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平宮(拼音:píng gōng)指周平王廟,是周平王的宗廟。這一解釋源自《左傳·昭公二十二年》的記載:“劉子如劉,單子使王子處守于王城,盟百工于平宮。”杜預注:“平宮,平王廟。”
曆史背景
周平王是東周第一位君主,其宗廟在古代具有重要地位。平宮作為祭祀場所,常用于盟誓或重大儀式,如《左傳》中提到的“盟百工”(與百工盟誓)。
現代引用
現代語境中,“平宮”偶爾用于建築名稱,例如荷蘭海牙的“和平宮”(國際法院所在地),但此用法與古義無直接關聯。
結構與注音
部分資料(如)提到“平宮”形容“宮殿平坦莊嚴”,但此解釋缺乏古籍依據,可能是現代誤讀。建議以《左傳》及杜預注為準。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第2677頁或《左傳》原文。
“平宮”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其中,“平”是部首,“工”是部首,“平”是簡體字,“宮”是繁體字。這個詞的意思是指一個宮殿或宮廷中平坦的地方。
下面是關于“平宮”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字源方面,研究表明,“平”字最初是描繪田地平坦的形狀,表示平正、平均的意思。而“宮”字原本是指王宮,後來引申為連接外界與内宮的地方。
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稍有不同。在古時候,人們采用的是古文的漢字書寫形式,即篆書。以下是“平宮”這個詞在篆書中的寫法:
篆書的“平”的寫法:
篆書的“宮”的寫法:
以下是關于“平宮”的例句:
風和日麗,走在宮廷的平宮之上,感受着曆史的沉澱。
這個宮殿的平宮地面鋪設得十分整齊平坦。
組詞方面,與“平宮”相關的詞語有:
近義詞:宮室、殿堂,反義詞:不平、高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