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門聯。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話》卷十:“ 朱子 晚年書門符雲:‘佩韋遵考訓,晦木謹師傳。’”參見“ 門聯 ”。
“門符”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及解釋如下:
“門符”指門聯,即張貼或懸挂在門框兩側的對聯,通常用于表達吉祥寓意或彰顯文化内涵。拼音為mén fú,注音為ㄇㄣˊ ㄈㄨˊ。
該詞最早見于清代文獻,如阮葵生《茶馀客話》卷十記載:“朱子晚年書門符雲:‘佩韋遵考訓,晦木謹師傳。’”。這表明宋代學者朱熹(朱子)曾親自書寫門符,内容多與家訓、師承相關。
如今“門符”一詞較少單獨使用,更多以“春聯”“門聯”替代,尤其在春節時張貼,内容多表達祈福、迎祥之意。
“門符”是傳統建築文化中的裝飾性對聯,兼具文學與民俗價值。其定義和用例可通過清代文獻追溯,現代語境下則逐漸演變為更通俗的“門聯”表達。
《門符》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分别是“門”和“符”。它的意思是指在門上方挂着的一種特殊符號或标志,常常具有象征意義。
《門符》的拆分部首為“門”,它屬于“門”字的偏旁部首;拆分筆畫為5畫。
《門符》的拆分部首為“符”,它屬于“竹”字的偏旁部首;拆分筆畫為11畫。
《門符》這個詞語可追溯到中國古代文化中的風俗習慣。門作為人們出入的出口和邊界,挂上符號或标志物可以起到保護和祈福的作用。因此,人們創造了這個詞語來描述門上的符號。
《門符》的繁體字為「門符」,字形中的「門」表示門,「符」表示符號。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門符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具體來說,古代的門符寫作「門符」。
1. 他在家門上挂了一個《門符》,用于祈福和保護。
2. 這扇大門上的《門符》色彩鮮豔,寓意吉祥。
1. 門牌:用于标識房屋門口的號碼牌。
2. 門禁:設立在建築物門口的管理系統,用于控制出入人員。
1. 門牌:與門符相似,都是指挂在門上的标識物。
2. 門匾:指寫有文字或圖案的懸挂在門上的匾額。
1. 無門:指沒有門的狀态,與門符正相反。
2. 無符:指沒有符號或标志的狀态,與門符正相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