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披草的意思、披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披草的解釋

撥開荒草。謂隱居者相互交往或對隱居者的訪問。 晉 陶潛 《歸園田居》詩之二:“時復墟裡人,披草共來往。”《晉書·文苑傳·袁宏》:“披草求君,定交一面。”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披草”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分析,主要包含以下兩個層面的解釋:


一、字面本義:分開或撥開草叢

指用手将生長茂密的草向兩側分開,以便行走或尋找物品。該動作常見于野外探索或勞作場景。

例證:

“披榛采蘭,結驷連騎。”——(晉)潘嶽《楊仲武诔》

此處的“披榛”與“披草”動作相似,均表示撥開草木叢。

文獻依據:

《漢語大詞典》收錄“披”有“分開、撥開”義項(如“披荊斬棘”),與“草”組合後形成動賓結構,表具體行為。來源:漢語大詞典出版社《漢語大詞典》(1997年版)第二卷。


二、引申義:歸隱山野的象征

在古代詩文中,“披草”常隱喻隱士生活,體現遠離塵嚣、親近自然的超脫心境。

典型用例:

“披草共來往,但道桑麻長。”——(南朝宋)陶淵明《歸園田居》

此處“披草”并非實指動作,而是借日常農事象征田園隱居的恬淡意境。

文化溯源:

該意象源于魏晉隱逸文化,如《三國志》裴松之注引《魏略》載諸葛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後世詩文遂以“披草”暗喻隱者躬耕之态。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


三、字形演變與方言存古


四、相關成語與辨析


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M]. 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7.
  2. 陳壽撰,裴松之注. 《三國志》[M]. 北京:中華書局,1982.
  3. 李如龍. 《漢語方言特征詞研究》[M]. 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1.

網絡擴展解釋

“披草”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成語含義(比喻義)

基本解釋:指用草覆蓋身體隱藏行蹤,比喻掩飾真實意圖或行動。
來源背景:源自古代戰争中士兵用草隱蔽自身的行為,後引申為通過僞裝達到欺騙目的。例如:“他披草行事,始終未暴露真實計劃。”


二、字面含義(動作與引申義)

基本解釋:指撥開荒草,常用于描述隱居者之間的交往或對隱士的探訪。
文學例證:

  1. 陶淵明《歸園田居》中“時複墟裡人,披草共來往”,描繪了田園生活中人們撥草相見的質樸場景。
  2. 《晉書·袁宏傳》提到“披草求君,定交一面”,強調隱士通過簡單方式建立交情。

使用注意

别人正在浏覽...

愛非其道懊懷擺鋪闆心本身不煞俦與綽燈單味刀削面番薯轒辒功夫片公共衛生公有制棺具詭差漢臯解珮華泰混天星加密簡驗寄椗劫道機埳糾治機長絶絃苦語老實八焦冷合合旅腸馬韓馬犀沒屋架梁妙麗鲵齒女宮鷗汀掐出水來倩巧芿荏颯灑撒手鐧上券杓建事務員市垣時運亨通竦劍歎愛體刑通濟通明宛宛哇塞危悚吳侬嬌語相難纖毫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