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安言的意思、安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安言的解釋

謂言談從容不迫;言辭迂緩。《後漢書·劉陶傳》:“臣聞事之急者不能安言,心之痛者不能緩聲·” 宋 王安石 《秘閣校理張君墓志銘》:“又能為吏,當官有所守,嶷嶷必得其意。然平居安言徐視易狎,若無能者。”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安言”為古漢語複合詞,其釋義可從字源與文獻用例兩個維度解析:

一、字義構成 “安”本義為居所安定(《說文解字》釋“靜也”),引申為從容、穩妥之義;“言”指言語行為(《爾雅》注“直言曰言”)。二字組合構成動賓結構,字面可解作“安定言論”或“穩妥表達”,該詞型可見于《尚書》《左傳》等先秦典籍中的特定語用環境。

二、文獻用例解析

  1. 政論場景:在《尚書·周書》中載“爾乃自時洛邑,尚永力畋爾田,天惟畀矜爾,安言懷保小人”,此處“安言”特指統治者安定民心的政令宣導,強調言語的安撫作用。
  2. 勸谏語境:《春秋左傳·宣公十二年》有“安言不出于口,煩言不及于德”,杜預注疏釋為“慎言”,指在複雜局勢中保持言語審慎的處世态度。
  3. 哲學論述:宋代理學家朱熹《朱子語類》卷七十四引《易傳》“安言乎其位”時,将“安”與卦象方位結合,解作“合乎時位之言”,賦予其順應天道的哲學内涵。

該詞現代已不作為獨立詞彙使用,但在研究古代文獻時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語義流變。考據可參考中華書局《十三經注疏》本、上海古籍出版社《朱子全書》等權威注本。

網絡擴展解釋

“安言”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本義
    指言談從容不迫、言辭迂緩。出自《後漢書·劉陶傳》的“事之急者不能安言”,強調在緊急情況下仍保持鎮定表達的從容态度。

  2. 引申含義
    在特定場合(如教育、工作)中保持安靜或沉默,避免幹擾他人(如課堂、會議場景)。但此解釋更多見于現代用法,可能與原義存在差異。

二、使用場景

三、例句參考

  1. 《後漢書》:“臣聞事之急者不能安言,心之痛者不能緩聲。”
  2. 宋代典故“韓康賣藥,言不二價”中的“安言”體現誠信與從容。

四、其他信息

建議結合古典文獻和權威詞典(如《漢典》)進一步考證具體語境中的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

寶盒北洋海軍不逞之徒朝英肜肜大幹快上石谷調擺抵近射擊對景風馳草靡副虹富驕和氣緻祥隳堕互郎僭豎驕恡嘉肴鲸膏景曜拘集開去魁恢榔槺老問題勒花戀留龍舫馬筴夢腸鳴願末調墨客默寫木鹽南翔遷風洽聞竊玉偷花情說欹嵚曆落绮缛酋醳齊優阒寂若為扇訹折苕侍人摅發司中通儒碩學筒糉頭胎萬彙完密幄幕庑殿蕪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