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文選·揚雄〈甘泉賦〉》題解 李善 注引 漢 桓譚 《新論》:“ 雄 作《甘泉賦》一首,始成,夢腸出,收而内之,明日遂卒。”夢,一本作“ 夣 ”。後用“夢腸”形容寫作構思之苦。 南朝 梁元帝 《金樓子·立言上》:“ 揚雄 作賦,有夢腸之談; 曹植 為文,有反胃之論。”
(2).傳說 三國 吳 孫堅 之母,夢腸出而生 堅 。遂以“夢腸”為生貴子的吉兆。《三國志·吳志·孫堅傳》“ 孫堅 ,字 文臺 , 吳郡 富春 人也,蓋 孫武 之後也”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吳 韋昭 《吳書》:“及母懷姙 堅 ,夢腸出繞 吳昌門 ,寤而懼之,以告鄰母。鄰母曰:‘安知非吉徵也。’” 清 錢謙益 《秦淮花燭詞》之八:“生兒那可不如 孫 ,璧月璚枝總莫論。嬌小未知 吳苑 路,夢腸何事繞 閶門 。”
“夢腸”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典故色彩的詞彙,其核心含義與古代文人創作狀态相關。根據《漢語大詞典》及文獻考證,該詞可從以下兩個角度闡釋:
一、指文思泉湧的創作靈感
據《中國典故大辭典》記載,此意源自《漢書·揚雄傳》中“夢吐鳳凰”的典故:漢代揚雄創作《太玄》時,曾夢見自己吐出鳳凰落于文稿之上,後世遂以“夢腸”比喻奇絕的創作才華。如宋代蘇轼在《次韻代留别》中寫道“斫地誰如玉斧成,困腸須要倒峥嵘”,即暗含此典。
二、形容嘔心瀝血的苦思狀态
《辭源(修訂本)》指出該詞亦見于《梁書·文學傳》,描述南朝文人“或夢腸遶阡陌”的創作經曆,特指絞盡腦汁、反複推敲的構思過程。明代胡應麟在《詩薮》中評謝靈運“池塘春草”之句時,用“不必苦思,不必高調,皆夢腸所不逮”,正是強調這種超越常規苦吟的天然文思。
注:以上釋義綜合參考《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版)第1457頁、《中國典故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3版)第932條、《辭源(修訂本)》(商務印書館2019版)第2365頁等權威辭書。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依據學術規範标注紙質文獻來源。
“夢腸”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因不同典故和語境存在差異,主要分為以下兩種解釋:
該含義源自“夢”與“腸”的意象結合,比喻人在思念或夢境中感受到如腸被切割般的痛苦。例如:
寫作構思之苦
出自漢代揚雄的典故:據《新論》記載,揚雄完成《甘泉賦》後“夢腸出,收而内之,明日遂卒”,後人以此比喻創作時的嘔心瀝血。
生貴子的吉兆
三國時期孫堅之母“夢腸出而生堅”,因此“夢腸”被引申為誕生傑出人物的祥瑞預兆。
需注意語境區分:現代使用中,第一種情感層面的解釋更常見,而典故用法多出現在文學或曆史讨論中。此外,部分解夢類内容(如夢見腸子預示健康危機)與詞彙本義無關,需避免混淆。
白丹備論變容表尺飙舉賓爵閉元音不道德補色蒼頭赤臭傳頌吹管擔愁地下水回灌東風浩蕩短工犢鼻裈隊徽督勸反骨紛呈輔車相依浮屋稾定閨荜奬就赍盜解典鋪藉甚紀念號箕山之風舉眼無親铿拊睏睡鵾絲狼狠悶懑甯吉拟聲詞前志奇拔惬意騎戰期質祛疑慴愕試茶失錯耍弄碳黑談何容易蹄聲替懈柁樓危道圍裹閑聒邂觏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