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養的意思、存養的詳細解釋
存養的解釋
(1).存心養性。 宋 朱熹 《答何叔京》:“二先生拈出敬之一字,真聖學之綱領,存養之要法。” 宋 陸遊 《存養堂為汪叔潛作》詩:“三旌五鼎俱妄想,緻一工夫在存養。” 清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中庸第三三章五》:“如其未嘗一日用力於存養,則凡今之人,醉夢於利欲之中,直無所欺而反得慊,無所惡而反遂其志矣。”
(2).撫恤;撫養。《六韬·盈虛》:“存養天下鰥寡孤獨,賑贍禍亡之家。”《新唐書·馬周傳》:“四五年來,百姓頗嗟怨,以為陛下不存養之。”《明史·太祖紀二》:“詔軍士陣殁,父母妻子不能自存者,官為存養。”
詞語分解
- 存的解釋 存 ú 東西在那裡,人活着:存在。存亡。生存。 保留,留下:保存。留存。存照。存疑。去僞存真。 寄放:寄存。 停聚:存水。 懷有,懷着:存心。不存任何奢望。 亡去取 筆畫數:; 部首:子; 筆順編號
- 養的解釋 養 (養) ǎ 撫育,供給生活品:養育。贍養。撫養。養家。 飼養動物,培植花草:養花。養殖。 生育,生小孩兒。 撫養的(非親生的):養子。養父。養母。 教育,訓練:培養。教養。 使身心得到滋補和休息:
網絡擴展解釋
“存養”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其釋義及用法可結合曆史文獻和儒家思想進行解析:
一、儒家修身概念:存心養性
-
核心含義
指保存本心、培養善性,是儒家重要的修身方法。出自《孟子·盡心上》:“存其心,養其性”,強調通過内省保持人的善良本性并加以擴充。
宋代理學家進一步闡釋:朱熹認為“存養”是“聖學之綱領”,需以“敬”為準則();周敦頤提出“無欲則靜虛動直”,主張通過克制私欲達到心靈通達的境界()。
-
實踐方法
- 日常修養:如程頤提到的“慎言語以養德,節飲食以養體”,将存養融入生活細節()。
- 内在專注:程颢主張“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強調言行一緻的心性修煉()。
二、社會關懷:撫恤與撫養
-
官方撫恤
指政府對弱勢群體的救濟,如《明史》記載明太祖曾下诏“官為存養”陣亡士兵的家屬()。
曆史案例包括《六韬·盈虛》中提到的“存養天下鳏寡孤獨”,以及唐代《新唐書》批評帝王未能妥善存養百姓()。
-
民間撫養
泛指對孤寡、貧困者的照料,如陸遊詩句“緻一工夫在存養”隱含對社會責任的重視()。
三、總結
“存養”兼具個人修養與社會關懷的雙重意義:
- 哲學層面:儒家心性論的核心實踐,強調道德内省與自我完善。
- 社會層面:體現古代“仁政”思想,要求當政者體恤民生疾苦。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曆史背景,可參考《孟子》《二程集》《明史》等典籍,或查看相關網頁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存養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存養(cún yǎng)是一個動詞詞組,表示保留和養護,尤其是指保留物品或財産以便将來使用。
拆分部首和筆畫:
存養的拆分部首是“子”和“爪”,共有9個筆畫。
來源:
存養是由兩個意思相近的詞組組合而成。存,意為保留、儲存,養,意為照料、養護。
繁體:
繁體字“存養”與簡體字“存養”相對應。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存養的寫法可能與現在略有不同,但大體上保持了相似的意義和音。
例句:
1. 我們應該存養一些緊急備用金以備不時之需。
2. 注意正确的食物存養方法可以延長其保鮮期。
組詞:
存儲、養護、保留、保存
近義詞:
儲存、維護、保全、保管
反義詞:
消耗、耗盡、丢失、浪費
希望這些回答符合您的需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