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令儀的意思、令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令儀的解釋

(1).謂整肅威儀。《詩·小雅·湛露》:“其桐其椅,其實離離。豈弟君子,莫不令儀。” 孔穎達 疏:“雖得王之燕禮,飲酒不至於醉。莫不善其威儀,令可觀望也。”

(2).指美好的儀容、風範。 唐 司空圖 《障車文》:“夫人琁躔濬發,金縷延長,令儀淑德,玉秀蘭芳。” 宋 秦觀 《蔡氏哀詞》:“惟夫人之高誼兮,真一時之女英;既富有此好德兮,又申之以令儀。” 明 謝谠 《四喜記·冰壺重會》:“玉堂重瞻令儀,百朋錫懽情難拟。”

(3).盛美的典禮。《樂府詩集·燕射歌辭三·周朝飨樂章》:“衣冠濟濟,鐘磬洋洋,令儀克盛,嘉會有章。”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令儀”是漢語中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複合詞,其核心意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基本釋義 “令”本義為美好、善,《說文解字》釋作“善也”(來源:《說文解字注》);“儀”指儀态、法度,《爾雅》注為“容止可觀,進退有度”。二字合稱“令儀”,特指符合禮制規範的美好儀表風範,如《詩經·小雅·湛露》載“豈弟君子,莫不令儀”,《漢語大詞典》将其解釋為“整肅威儀”(來源:《漢語大詞典》)。

  2. 古漢語延伸義 在傳統典籍中,“令儀”常被賦予道德屬性,如《鄭風·雁丘詞》疏注稱其“既指形貌端嚴,亦含德行昭彰”(來源:《十三經注疏》)。古代文人多以此詞贊譽兼具外在修養與内在品格的君子風範。

  3. 現代語言應用 現代漢語中該詞仍保留典雅特質,多用于文學創作或正式場合,如《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将其列為“形容人舉止得體、品行高潔”的書面用語(來源:《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第七版)。

網絡擴展解釋

“令儀”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1. 整肅威儀
    指通過規範行為舉止來展現莊重、嚴肅的儀态。這一含義源自《詩經·小雅·湛露》中的“豈弟君子,莫不令儀”,孔穎達疏解釋為“飲酒不醉,威儀可觀望”。

  2. 美好的儀容與風範
    形容人容貌端莊、舉止得體,符合禮儀規範。例如《詩經·大雅·烝民》中“令儀令色,小心翼翼”,強調儀态與神色的和諧。

  3. 盛美的典禮
    指隆重而莊嚴的儀式或禮節,常見于古代文獻中對重要禮儀活動的描述。


二、文化背景與用例


三、引申寓意

在姓名學中,“令”象征權威與自律,“儀”代表禮儀與法度,組合後寓意威嚴與教養并存,常用于寄望個人具備領導力且遵循社會規範。

總結來看,“令儀”既可描述具體的行為規範,也可抽象為品德象征,兼具實用性與文化深度。

别人正在浏覽...

暧暧阿鄉百裡白色收入半虛空邊須不差毫發補落迦參謀産前耽習大有迳庭鄧沙點火豆粉趕路告貸更難仆數公制觀燈過江寒聲環形虎牙焦府酒簾蹻健來人兒瀾熳兩戒良聚料戾龍雛龍文媚愛南北衙鳥火配割彭祖譜局情恨弱淵騷情賦骨塞耳山梯山頭少勳設口聖齑試刊夙本訴諸公論天大天貎銅牌頹踏霞扉夏令時相直小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