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lum-dwellers;shack-dwellers] 〈方〉∶房屋、住处简陋的人家、住户
方言。住在简陋的房屋里的人家。
“棚户”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居住条件简陋的住户或区域,常见于方言和社会治理语境。以下是详细解释:
棚户指房屋结构简易、居住环境差的人家或住户,常见于城市边缘或老旧城区。该词源于方言,强调住房的临时性和低质量,如用木桩、石棉瓦、油纸布等材料搭建的房屋。
近年来,中国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旨在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推动城市更新。例如,2022-2024年间,许多棚户区居民迁入设施完善的新居,提升了生活品质。
如需更完整的定义或政策进展,可参考权威词典(如沪江在线词典)或政府报告(如)。
《棚户》是一个汉字词语,可以指代在露天搭建的简陋住所或临时居所,通常构建于街道、农田或城市繁忙地区的一个角落。
《棚户》的拆分部首是木(mù),其笔画总数为9画。
《棚户》一词来源于古代汉民族封建制度中的社会阶层划分。古人将农民称为“户”,而临时搭建的房屋多为简陋的“棚”,因此得名。
《棚户》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棚戶」。
在古时候的汉字书写中,我们可以看到《棚户》的不同写法,如“棓戸”、“棓戶”等。
1. 他们居住在城市的棚户里,过着艰苦的生活。
2. 经济困难的家庭只能居住在棚户区。
1. 棚屋:指搭建在露天的简陋房屋。
2. 棚舍:指搭建在户外的暂时性住所。
3. 棚顶:指棚屋的顶部结构。
1. 茅舍:指建筑材料为茅草的简陋房屋。
2. 草屋:指以草为覆盖物的房屋。
1. 高楼大厦:指高层建筑或大型建筑物。
2. 别墅:指建设豪华、宽敞的住宅。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