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牌尾馆的意思、牌尾馆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牌尾馆的解释

太平天囯 安置城中老弱病残男子的机构。 清 谢介鹤 《金陵癸甲纪事略》:“ 周才太 伪巡查,性不好杀。见老而无依者,輒怜之,请於贼,议立‘牌尾馆’,使残废者守馆,老病使扫街道,拾字纸,亦不打仗。” 牟安世 《太平天囯》第三章第二节:“男馆又分为‘牌面馆’与‘牌尾馆’;城中凡男子十六岁至五十岁,谓之牌面,馀为牌尾。”亦省称“ 牌尾 ”。 清 马寿龄 《金陵癸甲新乐府·牌尾馆》:“不文不武穷无归,赖有牌尾犹可依,老弱废疾并一馆,二十五人数刚满。”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牌尾馆”是中国历史上太平天国时期特有的一种基层组织单位,专指太平军中收容、安置老弱病残人员的机构或场所。其名称由“牌尾”和“馆”两部分构成:

  1. 牌尾:

    • 字面含义:“牌”指太平天国“两司马”所辖的基层单位(一“两”辖25家或25人,设“两司马”管理);“尾”指末尾、末端。
    • 引申含义:在太平天国的军事和社会组织中,“牌尾”特指军队或社会组织中因年龄(老幼)、健康(伤病、残疾)等原因,无法承担主要作战或生产任务的成员。他们是队伍中的非战斗人员或辅助人员。与之相对的是能承担主要任务的“牌面”。
  2. 馆:

    • 在太平天国语境下,“馆”不仅指物理场所(如房屋、院落),更指一种行政管理和生活组织的单位。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南京)后,推行“馆衙制度”,将城市居民和军队按性别、职业、身份等分别编入不同的“馆”或“衙”中进行管理,实行军事化或半军事化的集体生活。“馆”既是居住地,也是生产、管理的基本单元。

“牌尾馆”的详细意思:

因此,“牌尾馆”指的就是太平天国设立的,专门用于收容、管理和安置“牌尾”人员(即老、弱、病、残、幼等非战斗或非主要劳动力)的特定机构或集体生活单位。其主要功能和特点包括:

“牌尾馆”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特有的制度产物,是太平军及其控制区域内,专门用于集中安置和管理老、弱、病、残、幼等非主要战斗力或劳动力成员的基层单位(“馆”)。它反映了太平天国独特的军事化、集体化的社会组织模式和对特定人群的安置策略。

参考来源:

  1. 罗尔纲著《太平天国史》:这部权威史学著作详细论述了太平天国的各项制度,包括其独特的军事组织和社会管理结构,其中对“牌尾”、“牌面”及“馆衙制度”有明确记载和分析。
  2. 太平天国官方文献《天朝田亩制度》:作为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其中虽未直接出现“牌尾馆”一词,但规定了“鳏寡孤独废疾免役,皆颁国库以养”的原则,为设立类似“牌尾馆”的机构安置弱势群体提供了政策依据。
  3. 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华古籍资源库”藏《贼情汇纂》等清方记载:清代官方编纂的关于太平天国的情报汇编(如张德坚《贼情汇纂》),详细记录了太平军的组织、制度、称谓等,是研究“牌尾馆”等机构的重要一手史料来源。
  4. 《汉语大词典》相关词条(如“牌尾”、“馆”)释义及引例:虽然《汉语大词典》可能未直接收录“牌尾馆”词条,但其对“牌尾”、“馆”在太平天国语境下的特殊含义有明确解释,并引用相关历史文献作为书证,为理解“牌尾馆”的构词和含义提供了语言学依据。

网络扩展解释

“牌尾馆”一词有两种不同解释,需结合历史背景和语言演变来理解:

一、太平天国时期的机构(历史含义)

根据,该词指太平天国政权设立的专门安置老弱病残男子的机构:

  1. 人员构成:收容16岁以下、50岁以上男性,以及残疾、患病者(《金陵癸甲纪事略》记载)。
  2. 职能:承担非战斗任务,如清扫街道、管理文书等,避免参与前线作战。
  3. 管理方式:每馆约25人,由专人统一管理,体现太平天国早期的社会组织形态。

二、现代成语中的比喻义(语言衍生义)

显示该词衍生为成语,含义发生转变:

补充说明

两种含义的差异源于语境变化:前者是特定历史名词,后者是语言使用中的比喻扩展。研究相关文献时需注意区分具体语境,例如涉及太平天国制度时需参考《金陵癸甲纪事略》等清代史料。

别人正在浏览...

扒进奔辏本质冰魄藏机朝衫成遂尘曀楚钳出奇不穷畜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出卒大错特错东南欧洞冶对位负铁佹异猾悍虎狼当路,不治狐狸蠖屈蜗潜奸譌较正击穿祭墓集装箱句圜开科可甚麽空曲两宋流矢励志毛难族秘远难解难入淜淜片断匹聘破鞋弃尸啓手秋御神社收泪双转马疏豁吮嘬体练体玄吞噬王宰僞化猥昵文调闲厕现钟不打息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