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驽緩的意思、驽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驽緩的解釋

遲鈍。 唐 韓愈 《嶽陽樓别窦司直》詩:“于嗟苦駑緩,但懼失宜當。” 宋 林逋 《清河茂才以良筆并詩為惠次韻奉答》:“聊為夫君一栖閣,老來駑緩久知非。” 清 曾國藩 《聖哲畫像記》:“﹝ 國藩 ﹞駑緩多病,百無一成。”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驽緩”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搜索結果解析如下:

一、詞義解析

  1. 基本構成

    • 驽(nú):本義指劣馬或行動遲緩的馬,引申為“愚鈍、平庸”。
    • 緩:意為遲緩、不敏捷。
      二者組合後,“驽緩”整體表示遲鈍、反應遲緩,常用于形容人的思維或行動能力。
  2. 古籍例證
    該詞在古漢語中可見于多部作品:

    • 唐代韓愈《嶽陽樓别窦司直》:“于嗟苦驽緩,但懼失宜當。”
    • 宋代林逋《清河茂才以良筆并詩為惠次韻奉答》:“老來驽緩久知非。”
    • 清代曾國藩《聖哲畫像記》:“驽緩多病,百無一成。”

二、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驽緩”屬于生僻詞,多用于書面語或文學創作,日常交流較少出現。其近義詞包括“遲鈍”“愚鈍”,反義詞如“敏捷”“聰穎”。

三、注意事項

若需引用該詞,建議結合具體語境,避免歧義。如需更多古籍原文例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驽緩》的意思

《驽緩》是個漢字詞語,意為行動遲緩、反應遲鈍、動作慢。形容人或事物的運動遲緩。

拆分部首和筆畫

《驽緩》由馬(馬部)和奴(女部)組成。它的總筆畫數為13。

來源

《驽緩》最早出自于《漢書·律曆志》:“驽緩泥車之馬。”此處形容馬在泥地中行走時相對遲緩。

繁體

《驽緩》的繁體字為「駑緩」。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驽緩》的寫法為「駑緩」。其中,「駑」寫作“ㄋㄨˊ”,表示驽馬;「緩」寫作“ㄏㄨㄢˇ”,表示緩慢。

例句

他的思維驽緩,總是跟不上别人的步伐。

組詞

驽馬(形容馬行動遲緩的);緩慢(行動慢的)。

近義詞

遲緩、遲鈍、慢性、呆滞。

反義詞

敏捷、靈活、迅猛、機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