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借交報仇 ”。
“借身報仇”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從多個方面進行詳細解釋:
指通過犧牲自身或借助他人的力量幫助别人報仇,核心含義是舍身助人複仇。該詞與“借交報仇”“借客報仇”為近義關系。
源自明代詩人高啟的《結交少年場行》:“結交須結遊俠兒,借身報仇心不疑。”此句通過贊揚遊俠的義氣,點明為信任之人舍身複仇的決心。
例:他甘願借身報仇,了結友人的遺願。
成語 | 側重點 |
---|---|
借交報仇 | 強調借助朋友關系複仇 |
借客報仇 | 突出借助他人力量達成目的 |
成語中的“借身”并非字面借用身體,而是以自身為代價或媒介實現目标,體現了古代俠義文化中“輕生重義”的精神。
如需進一步了解典故背景,可參考明代文學作品或成語詞典。
《借身報仇》是由“借”、“身”和“報仇”三個字組成的詞語。它的意思是借用他人的身份來實施複仇行動。
拆分部首和筆畫: “借”字的部首是“人”,它的筆畫數為9; “身”字的部首是“身”,它的筆畫數為7; “報仇”組成的“報”字的部首是“口”,它的筆畫數為3,“仇”字的部首是“人”,它的筆畫數為6。
來源: 《借身報仇》這個詞來源于古代小說《投桃報李》中的一個情節。故事講述了一個男子在遭遇仇家追殺後,為了安全隱瞞身份,他需要借用他人的身份來報複仇敵。
繁體: 《借身報仇》在繁體中的寫法是「借身報仇」。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古代文獻記載,在古時候使用繁體字的結構描寫,可以将《借身報仇》寫成「借身敗讎」。
例句: 1. 他沒有足夠實力來面對仇敵,隻能借身報仇。 2. 這部電影以借身報仇的故事為主線,引起了觀衆的共鳴。
組詞: 借力圖強、借物喻人、借鑒經驗等。
近義詞: 借勢報仇、借使複仇。
反義詞: 正身報仇、親自複仇。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