泣路的意思、泣路的詳細解釋
泣路的解釋
《晉書·阮籍傳》:“﹝ 阮籍 ﹞時率意獨駕,不由徑路,車迹所窮,輒慟哭而反。”後遂用為典實。 唐 羅隱 《讒書·屏賦》:“ 阮 何情而泣路, 墨 何事而悲絲?”
詞語分解
- 泣的解釋 泣 ì 小聲哭:泣訴(哭着控訴)。抽泣。哭泣。涕泣。 眼淚:飲泣。泣下如雨。泣血(a.流眼淚沒有聲,像出血那樣;b.指在喪事期)。 哭 筆畫數:; 部首:氵; 筆順編號:
- 路的解釋 路 ù 道,往來通行的地方:道路。公路。水路。陸路。路途。路程。路人(行路的人,喻不相幹的人)。狹路相逢。 思想或行動的方向、途徑:思路。生路。出路。路子。路數(?)。 方面,地區:外路貨。各路人馬。
專業解析
"泣路"是一個源自中國古典文學的典故性詞語,其核心含義指人在窮途末路、處境困厄絕望時的悲泣哀歎。具體解析如下:
一、字義與詞源
- 泣:本義為無聲流淚或低聲哭泣,引申為悲傷、哀痛。《說文解字》釋:“泣,無聲出涕曰泣。”
- 路:本義指道路、途徑,此處象征人生境遇或前途。
- “泣路”合稱:直譯為“在道路上哭泣”,并非指一般的路上哭泣行為,而是特指因人生困頓、無路可走而産生的極度悲怆。
二、典故出處與核心含義
“泣路”典出《晉書·阮籍傳》及《世說新語·栖逸》劉孝标注引《魏氏春秋》:
阮籍“時率意獨駕,不由徑路,車迹所窮,辄恸哭而反。”
意指阮籍常獨自駕車隨意而行,行至無路可通之處(窮途),便放聲痛哭而返。
因此,“泣路”特指:
- 窮途末路之悲:象征人生或事業陷入絕境,前無出路。
- 理想幻滅之痛:表達對現實極度失望、抱負無法施展的深切哀傷。
- 孤憤無奈之情:體現個體面對強大現實壓迫時的孤獨與無力感。
三、文化内涵與象征意義
- 魏晉風度的體現:阮籍的“窮途之哭”被視為魏晉名士率真任誕、反抗禮教束縛的标志性行為,是其内心苦悶與對時代不滿的宣洩。
- 文學中的經典意象:後世文人常用“泣路”、“阮籍哭窮途”等語,寄托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感慨,成為抒發憂憤的固定文化符號。如李白詩句“晉風日已頹,窮途方恸哭”(《古風五十九首》其五十四)即化用此典。
四、現代釋義與用法
在現代漢語中,“泣路”一詞雖不常用,但在理解古典文獻或進行文學創作時,其含義清晰:
- 形容極度困窘絕望的狀态。
- 表達深沉的悲憤與無奈之情。
- 常用于書面語或文學性表達中。
參考資料來源:
- 《漢語大詞典》(線上版) - “泣”、“路”字釋義及“窮途”相關詞條參考。 漢語大詞典
- 《晉書·卷四十九·阮籍傳》 - 中華書局點校本,記載阮籍“窮途恸哭”事迹。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 《世說新語·栖逸》劉孝标注引《魏氏春秋》 - 上海古籍出版社點校本,補充記載阮籍典故。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 《中國文學史》(袁行霈主編) - 高等教育出版社,論述阮籍及魏晉風度部分。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全唐詩》(李白卷) - 中華書局點校本,李白化用阮籍典故詩句。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網絡擴展解釋
“泣路”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成語,其含義和使用場景如下:
一、基本含義
“泣路”字面意為“哭着行走”,形容人在極度悲傷或陷入困境時的狀态。常用來表達内心痛苦、迷茫無助的情感。
二、典故出處
源自《晉書·阮籍傳》記載:魏晉名士阮籍常獨自駕車漫遊,不按固定路線行駛,當車行至無路可走時,便痛哭而返。這一行為成為後世“泣路”的典故來源。
三、延伸解讀
- 象征意義
既指現實中的困境,也隱喻人生際遇的困頓,如理想破滅、前路迷茫等。
- 文學引用
唐代羅隱在《讒書·屏賦》中曾用“阮何情而泣路”表達對阮籍行為的感慨。
四、使用場景
多用于文學創作或曆史評述,描述人物遭遇重大挫折時的悲怆心境,例如:
- 評析魏晉文人風骨時引用典故;
- 詩詞中隱喻人生困境。
注:以上内容綜合了《晉書》原始記載及後世文學引用,完整典故可參考《晉書·阮籍傳》。
别人正在浏覽...
八舍悲惋被窩兒秉德不間不界不在話下蔡襄場師纏足晨裝酬德竄轶麤鄙打尖打診電爐鬥弄鈍椎二明發軌芳醴風絲墳院佛殿斧車輔埶赙儀孤燭寒櫻暠皓恒态花生滿路監鋪鑒世驕盈敬田距惡赉功陸陵滿江紅猛火民道牛鼻子磐萦恰到好處鉛闆錢品清雪啟證泉眼神樞爍石流金四星吞贓忘忽文玉樹嚣哄下秧諧密信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