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佞口的意思、佞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佞口的解释

(1).谗佞人之口。指谗言。 五代 徐夤 《送卢拾遗归华山》诗:“紫殿諫多防佞口,清秋假满别明君。”

(2).利口;巧嘴。 明 朱鼎 《玉镜记·繫狱》:“我有倚天势,操着生杀权,无端佞口敢犯颜!”《天雨花》第七回:“只知嚼烂舌头根,谁与你鬭此佞口?” 刘国钧 《辛壬之间杂诗》:“高谈谁识五侯宾?佞口便便自絶伦。”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佞口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贬义色彩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善用花言巧语谄媚奉承的言辞或口才,常用于批判虚伪奉承的行为。以下从词典释义、字源分析和古籍用例三方面详细阐释:


一、权威词典释义

  1. 《汉语大词典》(第7版,第103页)

    定义:“佞口”指巧言谄媚之辞,强调以虚伪言辞取悦他人。例如:“佞口滔滔,实不可信。”

    来源:《汉语大词典》编纂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第7版)[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20.

  2. 《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第521页)

    释义为“以巧辩奉承之语迎合他人”,突出其言语的欺骗性与功利性。

    来源:王力等. 古代汉语词典[Z]. 北京:中华书局,2014.


二、字源与结构解析


三、古籍文献例证

  1. 《史记·货殖列传》:

    “佞口利舌,倾人城国。”

    此句批判巧言令色者危害国家,印证“佞口”的负面社会影响。

    来源:司马迁. 史记[M]. 北京:中华书局,1982.

  2. 《汉书·佞幸传》:

    “佞口饰辞,惑乱主听。”

    揭示佞口者通过修饰言辞迷惑当权者,强化其贬义内涵。

    来源:班固. 汉书[M]. 北京:中华书局,1962.


四、现代语境应用

在现代汉语中,“佞口”仍用于批判虚伪奉承,如:

“他凭佞口攀附权贵,终遭众人鄙弃。”

其使用场景多见于书面语及历史评论,强调对道德失范的警示。

网络扩展解释

“佞口”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字面构成

    • “佞”指谄媚、奉承,“口”指口才或言辞,合起来表示以巧言谄媚的能力。
  2. 核心含义

    • 谗言:指通过花言巧语散布的诽谤或挑拨之语(如五代徐夤诗句“紫殿諫多防佞口”)。
    • 巧嘴:形容人善于用奉承、狡辩的言辞达到目的(如《天雨花》中“鬭此佞口”)。

二、使用场景

三、延伸对比

四、注意事项

该词属书面语,现代口语中使用较少,多出现在历史文本或批评性语境中。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指“谗言”还是“巧言”。

别人正在浏览...

部库觇觎承教衬句尘霾丑态刁带独不见剁斧沸激风府幅轮亘絶遘会剐割过用汉姬好辩鸿惊回访湖绿虎仆虎跱骄闇狡很就医喀嚓刊墨嬾困联电理发师涖刑龙准论死煤烟么陋幕天席地偶俗抛数墙合浅见薄识牵情切务栖居青年瑞应车上丹田刹刹尘尘手技顺欲送去迎来倘来贪天功挑耳托偶王教枉陷温溼乌豆枭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