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鼓钲的意思、鼓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鼓钲的解釋

(1).鼓和钲。軍中用以指揮進退。 漢 揚雄 《太玄·廓》:“廓其外,虛其内,利鼓鉦。” 宋 朱熹 《再用十七日早霜晴觀日出霧中喜而成詩韻》:“田舍占煙火,軍家候鼓鉦。”《元史·兀良合台傳》:“縱火攻之,皆不克。乃大震鼓鉦,進而作,作而止,使不知所為。”

(2).借指軍中将帥。 明 夏完淳 《大哀賦》:“或墨衰以蒞金革,或班劍以任鼓鉦。”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鼓钲是漢語中一個指代兩種古代打擊樂器的組合名詞,主要用于軍旅、祭祀或儀仗場合。以下從詞典釋義角度詳細說明其含義及用法:


一、單字釋義

  1. 鼓(gǔ)

    • 本義:一種中空、兩面蒙皮的打擊樂器,以槌敲擊發聲。《說文解字》載:“鼓,郭也。春分之音,萬物郭皮甲而出,故謂之鼓。”
    • 引申義:泛指擊打、振動、激勵等動作,如“鼓舞”“鼓動”。
  2. 钲(zhēng)

    • 本義:古代金屬打擊樂器,形似鐘而狹長,有長柄,敲擊或搖動發聲。《說文解字》釋:“钲,铙也。似鈴,柄中上下通。”
    • 用途:行軍時用于節制步伐,《詩經·小雅·采芑》有“钲人伐鼓”之句,即指擊钲與鼓協調進退。

二、組合義項

鼓钲(gǔ zhēng)

指鼓與钲的并稱,二者常配合使用,在古代軍事、禮儀中具有指揮和信號作用:

  1. 軍事號令
    • 擊鼓進軍,鳴钲止步。如《尉缭子·勒卒令》:“鼓之則進,重鼓則擊;金之則止,重金則退。”其中“金”即指钲類樂器。
  2. 儀仗樂奏

    用于祭祀、慶典等場合的禮樂組合,如《周禮·地官》載“鼓人掌教六鼓四金之音聲”,四金包括钲、铙等。

  3. 文化象征

    代指軍陣威儀或集體行動的統一性,如宋代《樂府詩集》中“鼓钲沸江河”形容聲勢浩大。


三、權威文獻引用

  1. 《漢語大詞典》

    收錄“鼓钲”詞條,釋義為:“鼓和钲。古代軍中用以指揮進退的兩種樂器。”

  2. 《古代漢語詞典》

    強調其軍事功能:“钲為退軍信號,鼓為進軍信號,合稱象征指揮系統。”


四、現代用法

現代漢語中,“鼓钲”一詞多見于曆史文獻、古典文學研究及傳統文化描述中,如:

“祭祀隊伍鼓钲齊鳴,再現先秦禮樂風貌。”(《中國禮樂制度研究》)


參考資料來源:

  1.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
  2. 《尉缭子》(上海古籍出版社)
  3. 《周禮注疏》(北京大學出版社)
  4. 郭茂倩《樂府詩集》(人民文學出版社)
  5.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6.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7. 李明《中國禮樂制度研究》(文物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鼓钲”是漢語中的一個複合詞,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層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鼓和钲是古代兩種重要的打擊樂器:

二、引申含義

因鼓钲具有軍事指揮功能,故可借代引申為:

  1. 軍事指揮權:如《太玄·廓》中“利鼓鉦”暗指掌握軍隊調度權。
  2. 将帥象征:朱熹詩句“軍家候鼓鉦”即以鼓钲代指統帥。

三、文獻例證

漢揚雄《太玄·廓》和宋朱熹詩作均以鼓钲暗喻軍事行動,印證其作為指揮工具的核心功能。需注意,該詞屬文言詞彙,現代使用場景多見于曆史文獻或文學修辭。

别人正在浏覽...

哀結僾唈百壺白民國畚挶标枝野鹿并剪菜豆餐餌草工草薉長生花畜恨當月錢導窾董狐直筆頓覺覂竭鳳頭戈檻鬼吹函谷塞耗減何至于此幾桉劫擊津流嫉心蘭盆累丸料簡六院魯儒馬轲螺旄端馬賽克渺渺茫茫南山豹鬧社缺貨人民民主統一戰線人樣子稔轉色授魂與深僻石坊誓天斷發失鄉收摭霜穗順備添枝加葉題免體相銅照屯堡武把子箱筥下宿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