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鼓和钲。軍中用以指揮進退。 漢 揚雄 《太玄·廓》:“廓其外,虛其内,利鼓鉦。” 宋 朱熹 《再用十七日早霜晴觀日出霧中喜而成詩韻》:“田舍占煙火,軍家候鼓鉦。”《元史·兀良合台傳》:“縱火攻之,皆不克。乃大震鼓鉦,進而作,作而止,使不知所為。”
(2).借指軍中将帥。 明 夏完淳 《大哀賦》:“或墨衰以蒞金革,或班劍以任鼓鉦。”
“鼓钲”是漢語中的一個複合詞,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層面解析:
鼓和钲是古代兩種重要的打擊樂器:
因鼓钲具有軍事指揮功能,故可借代引申為:
漢揚雄《太玄·廓》和宋朱熹詩作均以鼓钲暗喻軍事行動,印證其作為指揮工具的核心功能。需注意,該詞屬文言詞彙,現代使用場景多見于曆史文獻或文學修辭。
《鼓钲》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吹牛、誇大、誇口。也可以指人們表演吹噓的技巧或者文藝作品中渲染誇大的手法。
《鼓钲》包含了兩個部首,分别是手部和金屬部。它的拆分筆畫為17畫。
《鼓钲》一詞最早出現在《漢書·藝文志》中,形容演奏鼔樂和钲聲的技巧和效果。
《鼓钲》的繁體字為「鼓鼓鬣」。
《鼓钲》的古時候漢字寫法為「鼓鳙」。
他總是喜歡鼓钲,誇大自己的成就。
鼓舞、钲子、吹鼓、誇钲、吹牛。
誇張、渲染、吹噓。
謙虛、保守、低調。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