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師模的意思、師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師模的解釋

猶師表。《三國志·魏志·邴原傳》“ 太祖 征 吳 , 原 從行,卒” 裴松之 注引《邴原别傳》:“ 鄭君 學覽古今, 博 文彊識,鉤深緻遠,誠學者之師模也。” 宋 胡仔 《苕溪漁隱叢話後集·迂叟》:“ 司馬文正 嘗銘 範蜀公 所惠布衾雲:‘ 顔 樂一簞,萬世師模; 紂 居瓊室,死為獨6*夫。’” 明 李東陽 《聖駕視學有述》詩:“拜瞻共識師模重,坐講方知聖道尊。”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師模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師模”是一個漢語詞彙,通常指值得效仿的導師或典範,具體解釋如下:

一、詞義解析

  1. 基本含義
    “師模”由“師”和“模”組合而成:

    • 師:指老師、導師,如“師生”“師法古人”。
    • 模:意為規範、标準或榜樣,如“模範”“楷模”。
      合起來表示“可為人師表的典範”。
  2. 引證解釋

    • 古代文獻中,“師模”多用于形容學識淵博、品德高尚的學者。例如《三國志》裴松之注提到:“鄭君學覽古今……誠學者之師模也”,強調其作為學術榜樣的地位。
    • 宋代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和明代李東陽的詩作中,也以“師模”指代道德或學問的标杆。

二、用法與語境

三、近義詞與相關詞

總結來看,“師模”強調兼具導師身份與模範作用,常見于對傑出人物的褒揚,需結合語境區分古今用法。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三國志》等古籍注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師模

《師模》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讀音為“shī mó”。

拆分部首和筆畫

《師模》的第一個字是“師”,它的部首是“巾”,總共有8個筆畫。

《師模》的第二個字是“模”,它的部首是“木”,總共有9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師模》這個詞來源于漢語中的一個成語“師模範”,意思是指良好的榜樣和典範。繁體字形為「師模」。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字形會有所不同。例如,古代的“師”字在字形上更加象征教育和指導,而“模”字在古代則更加簡化。

例句

這個社區的社長是一位師模,他用自己的榜樣鼓勵了許多年輕人。

組詞

師徒、師承、榜樣、典範

近義詞

楷模、典範、榜樣、偶像

反義詞

敗類、壞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