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蹑履的意思、蹑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蹑履的解釋

(1).穿鞋。亦指趿拉着鞋。 北齊 劉晝 《新論·慎獨》:“人之須善,猶首之須冠,足之待履。首不加冠,是 越 類也;行不躡履,是夷民也。”《南史·梁皇子大訓傳》:“皇子 大訓 字 仁德 , 簡文 第十六子也,少而腳疾,不敢躡履。” 隋炀帝 《月夜觀星》詩:“披衣出荊戶,躡履步山楹。”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續集·支諾臯上》:“ 葉限 因衣翠紡衣,躡履而進,色若天人也。” 清 大健 《登锺山》詩:“躡履過 靈谷 ,披雲拜 孝陵 。”

(2).納履;整理鞋子。《樂府詩集·清商曲辭六·來羅》:“瓜田不躡履,李下不正冠。”

(3).古人家居脫鞋席地而坐,蹑履謂來不及穿鞋,拖着鞋子匆忙出迎。形容對來人的熱情歡迎。《樂府詩集·雜曲歌辭十三·焦仲卿妻》:“新婦識馬聲,躡履相逢迎。”亦指恭敬貌。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簡傲》:“ 王子敬 兄弟見 郗公 ,躡履問訊,甚修外生禮。及 嘉賓 死,皆箸高屐,儀容輕慢。” 唐 柳宗元 《謝襄陽李夷簡尚書委曲撫問啟》:“思欲修容於轅門之外,躡履於油幢之前。” 清 吳偉業 《哭志衍》詩:“躡履修起居,小心見誠恪。”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蹑履”是漢語中具有動作描寫與禮儀内涵的複合詞,其釋義可從三個維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與動作特征

指輕步行走時鞋履着地的狀态。《漢語大詞典》釋為“穿鞋時輕提腳跟,緩步而行”,強調動作的輕緩與節制性,常見于古人迎客、行禮等場景描寫。如《史記·孟嘗君列傳》中“蹑履起迎”即展現恭敬姿态。

二、引申義與文化符號

在禮儀語境中衍生為“以禮相待”的代稱。《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指出該詞自漢代起被賦予謙遜、守禮的文化意涵,常用于文人書信與社交文獻,體現傳統交往規範。

三、文學意象與典故運用

詩詞中多構成“蹑履相逢”“蹑履谒師”等固定搭配,如唐代李商隱《無題》詩句“蹑履尋春遇舊知”,通過細節動作傳遞人物情感層次。《中國文學典故辭典》收錄其作為文人雅士形象塑造的典型細節描寫手法。

注:本文釋義綜合參考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等權威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

“蹑履”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

  1. 穿鞋或趿拉着鞋
    該詞最初指穿鞋的動作,如《新論·慎獨》中“足之待履”的比喻。也可形容隨意趿拉着鞋的狀态,如隋炀帝《月夜觀星》詩句“躡履步山楹”描繪的閑適場景。

  2. 整理鞋子
    引申為整理鞋履的動作,常見于禮儀性表達。例如《樂府詩集》中“瓜田不蹑履,李下不正冠”,強調避嫌時需注意儀态。

  3. 熱情迎客的典故
    古人席地而坐時,遇客來訪需穿鞋出迎。若“蹑履”形容匆忙趿鞋迎接,則體現對來者的重視,如《孔雀東南飛》中“新婦蹑履相逢迎”的描寫。此用法多出現于詩文,成為文人表達殷勤待客的意象。


語用提示:該詞屬于文言詞彙,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但在古詩文賞析或曆史文獻解讀中較常見。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含義,如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中“躡履而進”側重描寫步态輕盈,與迎客典故的用法不同。

别人正在浏覽...

阿茶暗中作樂鼇裡奪尊暴暵包衣苾苾不幸車到山前必有路村姬挫氣當得盜蹤打問德華獨幅二後繁靡反情風騎改聚格物窮理胳肢窩乖硋廣義官衫關生規靡規兆焊鐵禾絹鳇糟會兵魂飛神喪假慈悲角殺積非習貫勁駿攫肆蒟蒻趷蹋礦石機烈陽苗胤末都膩香搶修清灰冷竈清結阙陋三清客賞不逾時生具史君市作水晶棺漱潤私路談義通悟诿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