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disaster;distress;misfortune;bad (ill) luck;sad;unfortunate]
(2)
指死亡
然民之遭水旱疾疫而不幸者。——清·洪亮吉《治平篇》
來時太夫人已不幸。——《漢書·李廣蘇建傳》
(3)
指意外挫折或災禍
不幸呂師孟構惡于前。——宋·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則吾斯役之不幸,未若複吾賦不幸之甚也。——唐·柳宗元《捕蛇者說》
(1).不幸運,倒黴。《論語·雍也》:“有 顔回 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 邢昺 疏:“凡事應失而得曰幸,應得而失曰不幸。” 唐 韓愈 《與崔群書》:“僕家不幸,諸父諸兄,皆康彊早世,如僕者,又可以圖於長久哉!” 巴金 《家》三一:“她不願意看見不幸的結局,她更不願意承擔惡名。” 魏巍 《創造幸福的家鄉》:“八月五日晚上,一個沉痛的不幸的消息無情地來到了--我沒有考上學校。” 丁玲 《夢珂》:“但不幸的事,還毫不容情接踵的逼來,第二年他妻子便在難産中遺下一個女孩死了。”
(2).指災禍,亦特指死。《戰國策·韓策二》:“前所以不許 仲子 者,徒以親在,今親不幸, 仲子 所欲報仇者為誰?”《漢書·蘇武傳》:“來時,大夫人已不幸, 陵 送葬至 陽陵 。” 顔師古 注:“不幸亦謂死。” 高雲覽 《小城春秋》第十九章:“她越想越怕,仿佛不幸已經臨頭。”
(3).表示不希望發生而竟然發生。《漢書·蔔式傳》:“今天下不幸有事,郡縣諸侯未有奮繇直道者也。”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廣赓虞之死》:“侍郎果以是冬敗,餘言不幸而言中也。” 孫犁 《秀露集·耕堂讀書記(二)》:“不幸而言中,這倒使人不知他所操何術了。”
“不幸”是一個漢語詞彙,通常包含以下含義:
基本詞義
反義詞與近義詞
常見搭配與用法
哲學與心理學視角
如何應對不幸
例句補充:
如果需要更文學化的解讀(如悲劇美學或文化隱喻),可進一步說明。
不幸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由“不”和“幸”組成。其中,“不”為否定的意思,表示某個情況不會發生或不持有某個特質;“幸”表示幸運、快樂。
拆分部首和筆畫:
“不”字的部首是“一”,有四個筆畫。它表示不是、否定的意思。
“幸”字的部首是“土”,有六個筆畫。它表示幸運、快樂的意思。
來源:
《不幸》一詞最早出現于《莊子·養生主》:“夫不幸而不可以也。”意思是“如果不幸福,就不能生存”。後來,這個詞被廣泛使用來表示不幸、不幸福的境遇。
繁體:
《不幸》在繁體中的寫法與簡體中相同,均為“不幸”。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沒有繁體字,所以古代的“不幸”與現代的寫法略有不同。例如,在楚石虎鄧骘墓所作的碑銘中,用了“不”, “可”兩個字,表示“不可幸福”。
例句:
1. 他的一生遭遇了很多不幸。
2. 她不幸喪失了親人,倍感悲傷。
組詞:
不幸福、不幸運、幸福與不幸、幸災樂禍。
近義詞:
厄運、不祥、悲慘。
反義詞:
幸運、幸福、吉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