绠绁的意思、绠绁的詳細解釋
绠绁的解釋
繩索。《三國志·吳志·吾粲傳》:“值天大風,諸船綆紲斷絶,漂沒著岸,為 魏 軍所獲。”
詞語分解
- 绠的解釋 绠 (綆) ě 汲水用的繩子:绠短汲深(喻才力不能勝任,多用作謙辭)。 輪輻近軸處的突出部分。 筆畫數:; 部首:纟; 筆順編號:
- 绁的解釋 绁 (紲) è 繩索,系牲口的缰繩:大绁(粗大的繩索)。缧绁(捆綁犯人的繩索)。羁绁(馬辔,喻束縛)。 系,拴:绁馬。“绁子嬰于轵塗”。 筆畫數:; 部首:纟;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绠绁”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ɡěnɡ xiè,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
基本釋義
該詞泛指繩索,尤其指用于系縛或固定物體的粗繩。例如古籍中描述的“諸船绠绁斷絕”即指船隻的纜繩被大風吹斷。
-
字詞解析
- 绠(ɡěnɡ):本義為汲水用的井繩,後引申為繩索,如成語“绠短汲深”(比喻能力不足以承擔重任)。
- 绁(xiè):意為系、拴,也指繩索,常見于“缧绁”(捆綁犯人的繩索,代指牢獄)。
-
例句應用
在曆史文獻中,多用于描述船隻、重物等因繩索斷裂導緻的意外。如引用的例句中,大風導緻船纜斷裂,船隻被魏軍捕獲,體現了“绠绁”的實際用途。
-
引申信息
該詞屬生僻詞彙,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更多見于文言文或特定曆史語境。如需進一步了解類似詞彙(如“缰繩”“纜索”),可參考古代漢語工具書或文獻資料。
提示:若需更多例句或字形演變信息,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绠绁(gèng xiè)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用繩子捆綁、拴系。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纟(纖細的材料),右邊是多(捆紮的動作),共有7畫。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屬于古漢字書寫系統中的一部分。在繁體字中,绠绁的寫法基本保持不變。
以下是绠绁的一個古代寫法:絏絏。這種寫法使用了“絏”這個沒有經常使用的漢字來代替绠绁中的兩個部分。這種寫法在現代基本上已經不再使用了。
一些使用绠绁的例句:
1. 他用绠绁将木材捆綁在一起。
2. 她用绠绁将花束系在一起。
與绠绁相關的一些組詞包括绠繩(gèng shéng,用繩子捆綁)和绠結(gèng jié,繩結纏繞)。近義詞可能包括捆綁(kǔn bǎng)和系繩(xì shéng),反義詞可能包括解開(jiě kāi)和松開(sōng kāi)。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