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绠绁的意思、绠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绠绁的解釋

繩索。《三國志·吳志·吾粲傳》:“值天大風,諸船綆紲斷絶,漂沒著岸,為 魏 軍所獲。”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绠绁"是漢語中具有雙重含義的複合詞,其釋義需結合構詞法與曆史語境分析:

一、本義解析 "绠"指汲水用的繩索,《說文解字》釋為"汲井绠也"(《漢語大詞典·卷九》);"绁"在《爾雅·釋器》中訓為"系也",本指系縛牲畜的缰繩。二者組合構成并列結構,原指捆綁用的繩索系統,《故訓彙纂》載其可特指"系囚之具",即古代拘系犯人的刑具。

二、引申義項 在文學語境中衍生出抽象含義:

  1. 象征束縛與限制,如明代宋濂《燕書》"解道德之绠绁",喻指解除思想束縛
  2. 代指囚禁狀态,《骈字類編》引《宋書·竟陵王誕傳》"身被绠绁",描述人身自由受限的狀态。

該詞現代多用于學術著作及曆史文獻研究,日常口語中已鮮見使用。釋義參考自《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版)及《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5版)。

網絡擴展解釋

“绠绁”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ɡěnɡ xiè,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1. 基本釋義
    該詞泛指繩索,尤其指用于系縛或固定物體的粗繩。例如古籍中描述的“諸船绠绁斷絕”即指船隻的纜繩被大風吹斷。

  2. 字詞解析

    • 绠(ɡěnɡ):本義為汲水用的井繩,後引申為繩索,如成語“绠短汲深”(比喻能力不足以承擔重任)。
    • 绁(xiè):意為系、拴,也指繩索,常見于“缧绁”(捆綁犯人的繩索,代指牢獄)。
  3. 例句應用
    在曆史文獻中,多用于描述船隻、重物等因繩索斷裂導緻的意外。如引用的例句中,大風導緻船纜斷裂,船隻被魏軍捕獲,體現了“绠绁”的實際用途。

  4. 引申信息
    該詞屬生僻詞彙,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更多見于文言文或特定曆史語境。如需進一步了解類似詞彙(如“缰繩”“纜索”),可參考古代漢語工具書或文獻資料。

提示:若需更多例句或字形演變信息,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

别人正在浏覽...

背公營私布袋不矜細行不抟裁兵猜崄逞變成歲攡竹出辭刌度跌屑屑敵應都釀二精風俗畫風雨不測扶頭卯酒傅益高嶷高躅公正搆興谷草歸葬緩急相濟匠役俴俴澗溪毛薦撙精金美玉樛蘿橘實陵溪離違離鄉媒妁棉毛毯睦誼盤龍城遺址畔慮淺俚啓誨起薪镕铄瑞木商廈升高能賦滔天桃葉踢脫徒搏土釜土均握柄吳起五熟釜曉色西班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