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唐 代樂舞節目。傳自西域。 唐 張祜 《容兒缽頭》詩:“兩邊角子羊門裡,猶學 容兒 弄《鉢頭》。”
2.盛器。《西遊記》第五三回:“拿這鉢頭兒去,是必多取些來。”
鉢頭(拼音:bō tóu)是漢語中的複合詞,由“鉢”與“頭”組合而成,需分義項解析:
來源:《說文解字》釋“鉢”為“食器”,段玉裁注:“鉢,飯器也”。
來源:《漢語大詞典》引《通雅·器用》:“鉢頭,量名,如今之鬥斛”。
來源:唐代段安節《樂府雜錄·鼓架部》:“《鉢頭》……昔有人父為虎所傷,遂上山尋父屍。山有八折,故曲八疊。戲者被發,素衣,面作啼,蓋遭喪之狀也。”
來源:《佛學大辭典》(丁福保編)釋“缽”為比丘六物之一,形如扁碗。
參考資料:
根據目前可查證的信息,“鉢頭”一詞可能為“魌頭”的誤寫或存在其他特殊用法。以下是關于“魌頭”的詳細解釋,供參考:
基本詞義 指古代驅疫儀式中扮神者所戴的面具,尤其在宋代喪禮中使用。宋代文獻《事物紀原》提到,喪葬儀式中“方相”與“魌頭”的區别在于面具的眼睛數量:方相為四目,魌頭為兩目()。
方言含義 在四川等地方言中,“魌頭”引申為“撿便宜”之意。例如李劼人小說《死水微瀾》中,用“撿魌頭”表達占便宜,并注明此為方言用法()。
使用注意
目前尚未發現“鉢頭”一詞的權威釋義。若您所指為其他含義,建議提供更多上下文或确認詞語準确性。
襃斜路悲怛賓婚弊事弛崩窗紙大長秋颠敗點绛唇鼎足之勢東門之達獨宿豐艶丐取幹部四化剛大诟租過目不忘過壓锢囚毫铦痕都斯坦紅黑帽黃熟香琥珀駕薨菅菲簡勝角兵迦奢草節導矜窮箕帚之歡譏訾卷舌元音抗木诳時惑衆亮溜龍超魯籍露門邏偵鹿蜀面妝摩拂哝哝鳑魮潛渫缺呀戎節軟怯森仗傷秋栅孔設科審單酸懷相惡霄凡習故安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