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籍的意思、魯籍的詳細解釋
魯籍的解釋
儒家經典《詩》、《書》、《易》、《春秋》、《禮》、《樂》的合稱。 宋 葉廷珪 《海錄碎事·臣職上》:“ 殷文圭 啟雲:‘鉛筆才刊於魯籍。’注雲:‘ 魏 曹褒 為秘書郎,鉛粉之筆,刊正魯籍,即 孔聖 六籍之書也。’”
詞語分解
- 魯的解釋 魯 (魯) ǔ 愚拙,蠢笨:愚魯。粗魯。魯莽。 中國周代諸侯國名,在今山東省西南部。 中國山東省的别稱。 姓。 筆畫數:; 部首:魚; 筆順編號:
- 籍的解釋 籍 í 書,書冊:古籍。書籍。經籍。典籍。 登記隸屬關系的簿冊;隸屬關系:籍貫。戶籍。國籍。學籍。 登記:籍沒(?)。籍吏民。 征收:籍田。 〔籍籍〕a.形容紛擾很大;b.形容名聲很大;c.形容縱橫交
專業解析
"魯籍"是一個相對冷僻的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詞典中較少作為獨立詞條收錄。其含義需從構成該詞的兩個單字“魯”和“籍”的本義及引申義來綜合理解,并參考其在古代文獻或特定語境中的用法。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工具書的詳細解釋:
一、 “魯”字釋義
- 本義與古國名: “魯”最初指中國周代諸侯國名,位于今山東省西南部。如《說文解字》釋:“魯,鈍詞也。從白,魚聲。”段玉裁注:“鈍者,不銳利也。引申為遲鈍之稱。” 但作為國名是其最核心的用法之一。
- 引申義 - 愚鈍、粗野: 由“鈍”義引申,指人遲鈍、笨拙、粗野。如《論語·先進》:“參也魯。” 意為曾參比較遲鈍。
- 引申義 - 莽撞、粗魯: 進一步引申指言行粗野、不精細、欠考慮。如“魯莽”。
- 地域指代: 作為山東省的簡稱。如“魯菜”即山東菜系。
二、 “籍”字釋義
- 本義 - 簿冊、名冊: “籍”的本義指記錄戶口、賦稅、人事等的簿冊、名冊。《說文解字》釋:“籍,簿書也。從竹,耤聲。” 古代以竹簡書寫,故從竹。
- 引申義 - 登記、記錄: 引申為登記、記錄的行為。如“籍沒”(登記財産并沒收)。
- 引申義 - 個人與國家/組織的隸屬關系:
- 戶籍、籍貫: 指個人所屬的戶頭及其世代居住的地方。如“原籍”、“祖籍”。
- 國籍: 指個人所屬的國家。
- 學籍、黨籍: 指個人在某個組織(如學校、政黨)中的成員身份。
- 引申義 - 門第、出身: 指個人的出身或家庭背景。如“門籍”。
- 假借義 - 踐踏、雜亂: 此義項較少用,如“狼籍”(現多寫作“狼藉”)。
三、 “魯籍”的釋義
綜合“魯”和“籍”的含義,“魯籍”一詞主要有以下兩層理解:
- 字面本義:指登記在魯地(山東省)的戶籍或籍貫。
- 這是最直接、最核心的含義。指某人或某家族的戶籍所在地或祖籍是山東省(魯地)。例如:“其先祖為魯籍,後遷居江南。” 意指他的祖籍是山東。
- 引申義(罕見):指具有魯鈍、粗魯特質的人的身份或出身。
- 此義項較為罕見且帶有貶義色彩,是“魯”的引申義(愚鈍、粗魯)與“籍”的引申義(身份、出身)的結合。例如在特定語境或古文中可能指某人出身或本性粗鄙愚鈍。但此用法在現代漢語中幾乎不用,且未被主流詞典收錄為獨立詞條。
“魯籍”一詞的核心含義是指戶籍或籍貫屬于山東省(魯地)。它不是一個現代常用詞,更多出現在曆史文獻或特定語境中用以說明人物的籍貫來源。其引申義(指愚鈍粗魯的身份)極為罕見且非主流用法。
參考來源:
- 單字釋義主要依據《漢語大字典》(第二版),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
- 詞彙理解參考《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注:該詞典未單獨收錄“魯籍”詞條)。
- 古義參考《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及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 對“魯籍”作為籍貫含義的理解,符合《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對“籍貫”的定義及“魯”作為地名簡稱的用法。
如需更詳盡的古籍用例或曆史考證,建議查詢《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籍數據庫。
網絡擴展解釋
“魯籍”一詞在曆史文獻中存在兩種不同的解釋,需要根據語境和來源進行區分:
一、指儒家經典(主要見于宋代文獻)
該含義指儒家六經《詩》《書》《易》《春秋》《禮》《樂》的合稱,源自宋代葉廷珪《海錄碎事》中記載的典故。例如文中提到魏曹褒“刊正魯籍”,這裡的“魯籍”代指孔子整理的儒家經典。
二、指出身卑微(現代網絡釋義)
現代網絡詞典中解釋為“貧窮、卑微的出身”,認為魯國因春秋時期經濟落後,故以“魯籍”隱喻出身低微。但此說法缺乏明确古籍依據,權威性存疑。
使用建議
- 學術場景:優先采用第一種解釋,引用宋代文獻中的儒家經典含義。
- 現代網絡語境:若需使用第二種含義,需标注來源并說明其非傳統釋義。
兩種解釋的差異可能源于詞義演變或地域性語言習慣,建議結合具體文本背景選擇適用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
白内障百子圖補寫慚噱操奇碜話斥呵寵存傳集錯絕倒賬鬥花府僚趕鴨子上架割斷汩汲餜子還聲漢傅寒冷漢賊不兩立嗥啁河落海幹滑漏豢愛胡牀繭綢積冰吉典金氣金友蠲增匡饬蘭玉力作亂獘亂患律儀滿埳侔狀昵嬖陪同撲複菩提樹怯裡馬赤起集穹形歧阻任法獸绱鞋燒點失教數蓍斯民讨分上天底鬀髻同寝韋護違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