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魯籍的意思、魯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魯籍的解釋

儒家經典《詩》《書》《易》《春秋》《禮》《樂》的合稱。 宋 葉廷珪 《海錄碎事·臣職上》:“ 殷文圭 啟雲:‘鉛筆才刊於魯籍。’注雲:‘ 魏 曹褒 為秘書郎,鉛粉之筆,刊正魯籍,即 孔聖 六籍之書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魯籍”一詞在曆史文獻中存在兩種不同的解釋,需要根據語境和來源進行區分:

一、指儒家經典(主要見于宋代文獻)

該含義指儒家六經《詩》《書》《易》《春秋》《禮》《樂》的合稱,源自宋代葉廷珪《海錄碎事》中記載的典故。例如文中提到魏曹褒“刊正魯籍”,這裡的“魯籍”代指孔子整理的儒家經典。

二、指出身卑微(現代網絡釋義)

現代網絡詞典中解釋為“貧窮、卑微的出身”,認為魯國因春秋時期經濟落後,故以“魯籍”隱喻出身低微。但此說法缺乏明确古籍依據,權威性存疑。

使用建議

  1. 學術場景:優先采用第一種解釋,引用宋代文獻中的儒家經典含義。
  2. 現代網絡語境:若需使用第二種含義,需标注來源并說明其非傳統釋義。

兩種解釋的差異可能源于詞義演變或地域性語言習慣,建議結合具體文本背景選擇適用含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魯籍》的意思

《魯籍》是指來自魯國,也就是今天的山東省的人。魯籍一詞最初是用來形容魯國的人民特别是文化人才的,後來逐漸演變為代表山東人的稱呼。

拆分部首和筆畫

《魯籍》一詞的拆分部首是魚(魯)和竹(籍),其中魚表示魚類,竹表示竹子。總共有11個筆畫。

來源

《魯籍》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因為魯國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之一,魯國人的文化水平一直較高,所以成為了代表山東人的稱號。

繁體

《魯籍》的繁體字是「魯籍」。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魯籍」這個詞的寫法會因時代而有所變化。例如在篆書時期寫作「魯籍」,在隸書時期寫作「魯籍」,而在楷書時期則衍生為現代的寫法。

例句

1. 他是一個出色的詩人,也是地地道道的魯籍。

2. 這本書是一位魯籍學者所著。

組詞

魯國、魯文化、魯菜、魯劇、魯炷(魯國的轄區)等。

近義詞

山東人、魯人、魯國子民。

反義詞

非魯籍、外地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