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淩物的意思、淩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淩物的解釋

謂傲視、淩辱他人。 宋 沉括 《夢溪筆談·人事一》:“ 柳開 少好任氣,大言淩物。”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淩物(líng wù)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淩”(意為欺壓、侵犯)和“物”(指人、衆人或事物)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為恃強欺壓他人或輕視外物,多用于形容傲慢自大、盛氣淩人的态度或行為。

一、詞典釋義與語源

  1. 《漢語大詞典》釋義:

    “淩物”指以勢壓人,輕視他人。其中“淩”取“欺淩、壓倒”之義,“物”在此語境中代指“人”或“外界事物”。該詞強調以強勢姿态對待他人,含貶義。

    例: “君子謙遜自持,小人則好淩物。”

  2. 古代典籍溯源:

    該詞最早見于儒家經典《禮記·表記》,原文載:“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以求處情;過行弗率,以求處厚;彰人之善而美人之功,以求下賢。是故君子不以其所能者病人,不以人之所不能者愧人。是故聖人之制行也,不制以己,使民有所勸勉愧恥,以行其言。” 其中“不以其所能者病人”即暗含反對“淩物”之意,主張謙遜待人。

二、語義分析與使用場景

  1. 行為特征:

    • 恃強欺人:憑借地位、才能或權勢壓制他人,如“居高位者忌淩物”。
    • 傲慢輕蔑:對他人或事物表現出輕視态度,如“才高者常淩物,緻衆叛親離”。
  2. 文化批判:

    中國傳統文化尤其儒家思想強調“仁恕”“中庸”,反對淩物。《論語·顔淵》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精神,直接否定淩物行為。宋代朱熹亦在《朱子語類》中批評:“驕者淩物,惰者廢事”,将“淩物”視為德行缺陷。

三、近義詞與反義詞對比

近義詞 反義詞
恃才傲物(仗才自傲) 虛懷若谷(謙虛包容)
盛氣淩人(氣勢壓人) 謙沖自牧(謙遜克己)
目空一切(輕視一切) 禮賢下士(敬重賢才)

四、權威文獻參考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21年。
  2. 《禮記·表記》,中華書局點校本,2015年。
  3. 朱熹《朱子語類》卷十三,中華書局,1986年。
  4. 劉劭《人物志·材理》:“偏材之人,以己為度,淩物而傲衆。” 進一步闡釋淩物與性格缺陷的關聯。

“淩物”深刻反映了傳統文化對人際交往的倫理要求,其批判性内涵至今仍具現實意義。理解該詞需結合古代典籍與哲學思想,方能把握其道德訓誡的本質。

網絡擴展解釋

“淩物”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一、基本詞義

指傲視、欺壓或淩辱他人。該詞帶有貶義,常用于描述态度傲慢、輕視他人的行為。

二、字義分解

三、出處與例證

最早見于宋代沈括《夢溪筆談·人事一》記載:“柳開少好任氣,大言淩物。” 描述曆史人物柳開因年輕氣盛而輕視他人。

四、使用語境

多用于書面語或曆史文獻中,現代口語較少使用。近義詞包括“傲慢”“輕蔑”,反義詞為“謙遜”“禮讓”。

參考來源

詳細釋義可進一步查閱漢典、滬江線上詞典等權威辭書。

别人正在浏覽...

哀壑薄脆暴民鼈令愊憶閉影池魚幕燕村娃殆無孑遺道不拾遺倒披倒運雕談地界頓兵二省封袋忿競負慙桴棟隔岸觀火貢計館鈎察含忍黑籍冤魂候星懷襟滑液交盤警唱九派絕長繼短空郄樂志鬣刺利筭旅雁矛弧末喜破暝期間人不自安傷尅擅作威福史閣使民守丞稅外錢順地四察貪沓鼗牢透穎錐文房四藝問詢鮝貨陷落戲班子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