憚劬的意思、憚劬的詳細解釋
憚劬的解釋
害怕勞累。 明 劉基 《長安有狹邪行》:“所以狹路間,疊足不憚劬。”
詞語分解
- 憚的解釋 憚 (憚) à 怕,畏懼:忌憚。憚服。肆無忌憚。過則不憚改。 勞苦,因勞成疾:哀我憚人。 憚 (憚) á 震赫,撼動:憚赫(聲勢浩大)。 筆畫數:; 部首:忄; 筆順編號:
- 劬的解釋 劬 ú 過分勞苦,勤勞:劬勞(指父母養育子女的勞苦)。劬劬。劬錄(勤勞,亦作“劬祿”)。 慰勞:“食(?)子者三年而出,見于公宮,則劬”。 筆畫數:; 部首:力;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憚劬”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文言詞彙,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其含義需從構成該詞的兩個單字的本義及古漢語用法來理解:
-
憚(dàn):
- 本義:畏懼、害怕。《說文解字》釋為:“忌難也。從心單聲。一曰難也。”
- 引申義:在古漢語中,“憚”常引申為“怕麻煩”、“嫌麻煩”、“不願意(做某事)”,含有因畏懼困難、辛勞而心生抵觸或不願付出的意味。例如《論語·學而》:“過則勿憚改。”(有了過錯,就不要怕改正)。
-
劬(qú):
- 本義:勞苦、勞累。《說文解字》釋為:“勞也。從力句聲。”
- 引申義:指辛勤勞作的狀态或辛苦的事情。常用來形容身體或精神上的辛苦付出。例如《詩經·小雅·蓼莪》:“哀哀父母,生我劬勞。”(可憐的父母啊,生養我是多麼辛勞)。
“憚劬”的合成含義:
将“憚”與“劬”組合起來,“憚劬”一詞意指害怕勞苦、畏懼辛勞、不願意付出辛苦。它描述了一種心理狀态,即對需要付出艱辛努力的事情感到畏難、抵觸或懶惰,不願意去承擔那份辛勞。
“憚劬”是一個古語詞,其核心意思是畏懼辛勞、怕吃苦、不願意付出努力。它強調的是因内心對勞累的恐懼或厭惡而産生的消極态度和行為傾向。
引用參考來源:
- 《說文解字》:東漢許慎編撰,是中國第一部系統地分析漢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典,對理解漢字本義具有最高權威性。關于“憚”與“劬”的本義解釋均源于此。可參考中華書局等權威出版社的版本或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等可信古籍數據庫。
- 《漢語大詞典》:由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是目前規模最大的漢語語文詞典,收錄了大量古今語詞(包括生僻詞)及其釋義、書證。雖然未在搜索結果中直接找到“憚劬”詞條,但其對“憚”和“劬”的詳盡解釋是理解該複合詞的基礎。
網絡擴展解釋
“憚劬”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dàn qú,其核心含義為“害怕勞累”。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 憚:本義指“畏懼、害怕”。
- 劬:意為“勞苦、辛勞”。
- 組合義:因畏懼而不敢承受辛勞,或形容對勞苦的退縮心理。
2. 出處與例句
- 經典出處:明代劉基《長安有狹邪行》中寫道:“所以狹路間,疊足不憚劬。”
此句意為:在狹窄的道路上,人們擁擠前行卻不怕勞累,反襯出“憚劬”的否定語境。
3. 相關詞彙
- 近義詞:畏勞、懼苦
- 反義詞:不辭辛勞、任勞任怨
- 關聯成語:劬勞顧複(形容父母養育子女的辛勞)、憚赫千裡(形容聲勢浩大)。
4. 使用場景
多用于文學或書面語中,描述對體力或精神辛勞的畏懼态度。例如:
“他雖心懷理想,卻憚劬于長途跋涉,終未能成行。”
“憚劬”屬于較為生僻的文言詞彙,現代使用頻率較低,但在古典文學或特定語境中可精準表達“因畏難而退縮”的心理狀态。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用法,可參考明代文學作品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擺撼白蕤豹藏霧寶埒辯暢不親不屑曹惡吃醋赤罽呆相鼎湖冬裘夏葛二桃犯怒發踴沖冠高溫作業棺中懸鏡裹腰還駕鴻章呼哈悔恥灰墨澆鑄讦發既灌祲容酒龍九鎖蠲閣開律空戶叩角曠漠撩蹶子禮佛凓冽饅頭門政甯馨暖女女兒節葩華披誠三奇色聽設化舍利子塔祀竈歲名夙聞沓匮童生推聾妝啞碨壘文閥險傲縣家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