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捧之土。 晉 葛洪 《抱樸子·良規》:“若乃高巖将霣,非細縷所綴; 龍門 沸騰,非掬壤所遏。” 宋 劉斧 《青瑣高議後集·隋炀帝海山記下》:“巨廈将傾,一木不能支;洪 河 已決,掬壤不能救。”
“掬壤”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析:
基本詞義
“掬壤”讀作jū rǎng,字面意為“一捧之土”。“掬”指用雙手捧取,“壤”即土壤,合起來形容極少量或微不足道的土。該詞常用于比喻在巨大危機或困難面前,微弱的力量難以發揮作用。
出處與例句
用法與引申
該詞多用于文學語境,強調事物在宏大背景下的渺小,或表達對局勢無能為力的感慨。例如“巨廈将傾,一木不能支”與“掬壤不能救”常并列使用,突顯個體力量的局限性。
總結來看,“掬壤”通過具象的“一捧土”傳遞抽象哲理,常見于古典文獻,現代使用頻率較低,但仍有文學和修辭價值。
掬壤(jū rǎng)這個詞是漢語詞彙,指用雙手捧土或拿起泥土。
掬字由“扌”和“屮”兩個部首組成。它的總筆畫數是14畫。
掬字的字形比較古老,原始的含義是指用雙手拿土。它的義覺含有捧土和顯高尚之意。形聲字;從手,屮聲。
在繁體字中,掬字保持不變,仍然是「掬」。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和現在略有不同。然而,對于掬字來說,其字形和現代略有差異,但總體上比較相似,也是由“扌”和“屮”兩個部首組成。
1. 他掬起一把泥土,觀察着土壤的質地。
2. 小朋友在沙灘上興奮地掬起沙子。
掬取、掬水、掬拿、掬走、掬土、悉心掬拾。
捧起、拿起、揚起、握起。
放下、放開、釋放。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