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從迹的意思、從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從迹的解釋

亦作“ 從跡 ”。1.即蹤迹。追隨仿效;追查。《詩·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毛 傳:“委蛇,行可從迹也。” 孔穎達 疏:“動而有法,可使人蹤迹而效之。”《漢書·淮南厲王劉長傳》:“王使人上書告相,事下廷尉治。從迹連王,王使人候司。” 顔師古 注:“從,讀曰蹤。” 章炳麟 《辨詩》:“《七畧》次賦為四家:一曰 屈原 賦,二曰 陸賈 賦,三曰 孫卿 賦,四曰雜賦…… 陸賈 不可得從跡。”

(2).即蹤迹。迹象。《漢書·張湯傳》:“事變從迹安起?”


見“ 從迹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從迹”在漢語詞彙中屬于較為罕見的組合形式,其核心含義需結合字源及文獻用例解析。從構詞角度分析,“從”本義為“隨行”,《說文解字》釋作“隨行也”,引申有依循、跟隨之意;“迹”指足迹或事物遺留的印痕,《玉篇》注為“跡,足跡也”。二者組合後,“從迹”在古籍中多指追蹤行蹤或考究事物發展脈絡,如《漢書·揚雄傳》有“追觀往法,政由五伯”句,顔師古注“從迹其基業”,此處“從迹”即指追溯曆史軌迹。

在語義演變中,“從迹”與現代漢語“蹤迹”存在部分語義重疊,但更強調系統性追溯過程。清代考據學派常用該詞指代文獻考訂方法,如戴震《孟子字義疏證》中強調“從迹求道”的治學路徑,體現通過事物表象追溯本質的思維方式。當代《漢語大詞典》收錄該詞條,釋義為“追蹤痕迹;尋繹線索”,并引《後漢書·隗嚣傳》中“從迹察情”為書證,說明其作為曆史考據術語的延續性。

網絡擴展解釋

“從迹”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多層面的含義和用法:

一、基本含義

  1. 追蹤與追查
    指通過追隨痕迹或線索進行仿效、追查的行為。例如《詩經·召南·羔羊》毛傳提到“委蛇,行可從迹也”,意為行動有法可循,可被效仿。

  2. 迹象與線索
    表示通過細微的迹象推測真相或趨勢,如《漢書·張湯傳》中“事變從迹安起?”即通過痕迹追溯事件根源。

二、詞源與演變

三、應用場景

四、近義詞與關聯詞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文獻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詩經》《漢書》等典籍,或查閱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白金漢宮報君知别愁比馴踣鉄恻焉傳諷代字殚弱鬥蟋蟀杜鵑花方便樊蠻泛商流羽黼繡附庸斧碪概志告首光容觀山翫水瑰瓊合室候道輝皇疾厄揭跣竟界井樹謹選峻舉來者勿拒鬣鬣六簙流攬鯉魚跳龍門隆頽買撲邁世免除名都磨合羅内降骠駿譜學卿士人多阙少人情練達儒先三三節設刑事無二成泰蔟天花闆體資韡曅沃焦無牽無挂饷邊夏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