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駁馬的意思、駁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駁馬的解釋

亦作“駮馬”。1.毛色斑駁之馬。《管子·小問》:“ 桓公 乘馬,虎望見之而伏。 桓公 問 管仲 曰:‘今者寡人乘馬,虎望見寡人而不敢行,其故何也?’ 管仲 對曰:‘意者君乘駮馬而洀桓,迎日而馳乎?’公曰:‘然’。”《周書·齊炀王憲傳》:“ 太祖 嘗賜諸子良馬,惟其所擇, 憲 獨取駁馬。”

(2).梓榆的别名。《詩·秦風·晨風》“隰有六駁” 三國 吳 陸玑 疏:“駁馬,梓榆也。其樹皮青白駁犖,遙視似駁馬,故謂之駁馬。” 宋 沉括 《夢溪補筆談·辯證》:“梓榆,南人謂之樸, 齊 魯 間人謂之駁馬。”

(3).古代北方部族名。《新唐書·回鹘傳下》:“又有 駮馬 者,或曰 弊剌 ,曰 遏羅支 ,直 突厥 之北,距京師萬四千裡……以馬耕田,馬色皆駮,因以名國雲。”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駁馬"是漢語詞彙中具有雙重含義的名詞,其核心釋義可從以下三方面闡釋:

一、本義解析 "駁馬"指毛色斑駁不純的馬類,最早見于《說文解字》,其中"駁"字明确标注"馬色不純"的特征。該定義在《漢語大詞典》中得到延續,強調其毛色混雜的典型特征,如青白相間或黑白交雜的形态。這類馬匹在古代多用于拉載貨物,《周禮·夏官》記載的"駹馬"即屬此類雜色馬種。

二、神獸考釋 《山海經·海外北經》記載了神話維度的特殊釋義,描述"駁馬"為"白身黑尾,虎牙爪,音如鼓"的異獸,具有食虎豹的兇猛特性。這種傳說中的生物在《爾雅·釋畜》中也有類似記載,被歸為"奇蹄類"神獸,常見于先秦文獻的祥瑞記載體系。

三、語用流變 現代漢語中該詞的使用呈現語義收縮現象,主要保留其本義指代功能。王力《古代漢語常識》指出,隨着單音節詞發展,"駁"字獨立承擔了"顔色混雜"的形容詞功能,導緻"駁馬"作為完整詞語的使用頻率降低,但在特定文學語境中仍作為典雅表達存在。

網絡擴展解釋

“駁馬”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需結合具體用法區分:

  1. 成語含義
    指駁斥他人錯誤言論,由“駁”(反駁)和“馬”(代指觀點)組成,常用于辯論或學術場景。例如:“他引經據典,以駁馬之勢回應質疑。”

  2. 字面含義

    • 毛色斑駁的馬:如《周書》記載,古人以“駁馬”形容雜色馬匹。
    • 植物别名:梓榆樹因樹皮青白斑駁,遠看似雜色馬,故稱“駁馬”。
    • 古代部族名:北方遊牧民族“駁馬部”,見于《新唐書》等史料。
  3. 神話形象
    傳說中為獨角神獸,形似白馬,龍尾黑蹄,可穿梭天地,曾為西王母坐騎。


該詞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指向,成語用法強調“反駁”,其他含義多與斑駁特征或曆史文化相關。

别人正在浏覽...

八百裡駁八材抱布貿絲贲豚乘機打刼出陳易新純嘏觸意從流打旋頂觸仃伶端審旛旟風吹草動風沫分時焚炀公稅古興宏構弘朗護炕柬擇椒坡碣磍金幌掘墓掘子軍靠實流丸攣牽縷析磨跎奶粉偶爾排沙見金憑脈趫雄七百青骢傾穨區服弱湍山公沈塞沈陽瘦瘁説三道四絲镛頌辭損瘦桃竹簟田券團衫蔚炳舞忭吳郡星郎惡殺都來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