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enyang] 遼甯省省會,東北地區最大的工業城市。市區面積3495平方公裡,市區人口266萬。中國主要鐵路樞紐之一,以機械工業為主體的綜合性工業城市,遼甯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沈陽作為專有地名,其漢語詞典釋義主要包含以下核心含義:
地理屬性與行政地位
沈陽指中國遼甯省省會,位于東北平原南部、遼河支流渾河沿岸。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明确标注其為“遼甯省省會”,是東北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其名稱源自“沈水之陽”(沈水即渾河古稱),符合古代“山南水北為陽”的命名規則,《漢語大詞典》亦收錄此淵源。
曆史沿革與名稱演變
沈陽在曆史上曾稱“侯城”“沈州”,元代始稱“沈陽路”,明代設“沈陽中衛”,後金(清)時期更名為“盛京”并作為都城。《辭海》(第七版)記載其1634年更名“盛京”,1657年設“奉天府”,1929年複稱“沈陽”,沿用至今。
現代城市屬性
當代沈陽被定義為副省級市、國家先進裝備制造業基地及曆史文化名城。《中國地名大辭典》強調其作為東北經濟、交通樞紐的地位,并擁有故宮、清昭陵等世界文化遺産。
權威參考來源(基于實體出版物釋義,無有效鍊接時标注出處):
“沈陽”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沈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遼甯省省會及最大城市,位于中國東北地區南部,總面積逾1.3萬平方公裡,市區面積3495平方公裡。截至2025年,市區人口約728萬,全市常住戶籍人口超過825萬。作為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通往關東地區的綜合樞紐,沈陽具有重要的區位優勢。
沈陽是東北地區最大的工業城市,以機械工業為主,形成了綜合性工業體系。同時,它也是中國主要鐵路樞紐之一,交通網絡發達,經濟輻射範圍廣。
沈陽是國家曆史文化名城,建城史長達2300年,素有“一朝發祥地,兩代帝王都”之稱。曆史上曾用名“盛京”“奉天”,是清朝發祥地,留存故宮、北陵等文化遺産。
在特定語境中,“沈陽”被引申為形容逆境中堅韌不拔的精神狀态,源于城市曆經戰亂仍保持頑強的曆史。這一用法更多用于比喻,需結合具體場景理解。
如需更全面的數據或曆史細節,可參考權威地理資料或地方志。
鳌頭獨占包間襃贈鹎鴂兵不雪刃弊習薄刑不闌帶層纍昌舒斥絶寵顧怆囊淳直東林十八賢豆瓣醬端愛爾虞我詐風隊父息服馭橫眉冷對千夫指見跋肩背結親九侯僦稅狙犷懶困遼歌露富陋俚垆埴滿子民愛謎頭墨路墨丸牌子曲骈門前艙齊規氣急凄涼清醞起泡鬈毛桑白皮沙霾上善若水胎肩天官屠劋午日霧袖飨辭仙露明珠斜靠協贊蟹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