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驳马的意思、驳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驳马的解释

亦作“駮马”。1.毛色斑驳之马。《管子·小问》:“ 桓公 乘马,虎望见之而伏。 桓公 问 管仲 曰:‘今者寡人乘马,虎望见寡人而不敢行,其故何也?’ 管仲 对曰:‘意者君乘駮马而洀桓,迎日而驰乎?’公曰:‘然’。”《周书·齐炀王宪传》:“ 太祖 尝赐诸子良马,惟其所择, 宪 独取驳马。”

(2).梓榆的别名。《诗·秦风·晨风》“隰有六驳” 三国 吴 陆玑 疏:“驳马,梓榆也。其树皮青白驳犖,遥视似驳马,故谓之驳马。” 宋 沉括 《梦溪补笔谈·辩证》:“梓榆,南人谓之朴, 齐 鲁 间人谓之驳马。”

(3).古代北方部族名。《新唐书·回鹘传下》:“又有 駮马 者,或曰 弊剌 ,曰 遏罗支 ,直 突厥 之北,距京师万四千里……以马耕田,马色皆駮,因以名国云。”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驳马"是汉语词汇中具有双重含义的名词,其核心释义可从以下三方面阐释:

一、本义解析 "驳马"指毛色斑驳不纯的马类,最早见于《说文解字》,其中"驳"字明确标注"马色不纯"的特征。该定义在《汉语大词典》中得到延续,强调其毛色混杂的典型特征,如青白相间或黑白交杂的形态。这类马匹在古代多用于拉载货物,《周礼·夏官》记载的"駹马"即属此类杂色马种。

二、神兽考释 《山海经·海外北经》记载了神话维度的特殊释义,描述"驳马"为"白身黑尾,虎牙爪,音如鼓"的异兽,具有食虎豹的凶猛特性。这种传说中的生物在《尔雅·释畜》中也有类似记载,被归为"奇蹄类"神兽,常见于先秦文献的祥瑞记载体系。

三、语用流变 现代汉语中该词的使用呈现语义收缩现象,主要保留其本义指代功能。王力《古代汉语常识》指出,随着单音节词发展,"驳"字独立承担了"颜色混杂"的形容词功能,导致"驳马"作为完整词语的使用频率降低,但在特定文学语境中仍作为典雅表达存在。

网络扩展解释

“驳马”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需结合具体用法区分:

  1. 成语含义
    指驳斥他人错误言论,由“驳”(反驳)和“马”(代指观点)组成,常用于辩论或学术场景。例如:“他引经据典,以驳马之势回应质疑。”

  2. 字面含义

    • 毛色斑驳的马:如《周书》记载,古人以“驳马”形容杂色马匹。
    • 植物别名:梓榆树因树皮青白斑驳,远看似杂色马,故称“驳马”。
    • 古代部族名:北方游牧民族“驳马部”,见于《新唐书》等史料。
  3. 神话形象
    传说中为独角神兽,形似白马,龙尾黑蹄,可穿梭天地,曾为西王母坐骑。


该词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指向,成语用法强调“反驳”,其他含义多与斑驳特征或历史文化相关。

别人正在浏览...

傲肆般斤报话变昼草博纵残腊槽坊冁尔成形出迎待漏打抢多伦多放言遣辞風弦富昌府望刚健寒火回缅燋铜疾疾敬礼近新九贡极重决狱俊造款爱莨莠理趣例子龙体马路崖子灭火泥巴腿溺死牛奶牛子牌盘盘国骎骎栖神热得快散落杀略山寨劭美始终瘦牛受托书襻天诛王珧违时絶俗文的五达无私有弊虾蟇台显加霞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