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好的璞玉。比喻美好的操守。 唐 顧況 《送友失意南歸》詩:“衣揮 京洛 塵,完璞伴歸人。” 清 羅有高 《鄧先生墓表》:“近百年來,高風寥邈矣,而先生獨奮發於陳編蠹簡之中,成之以勇邁不回之氣,佐之以堅苦廉毅之操,内外完璞,挺為偉人。”
“完璞”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為詳細解釋:
如需進一步了解詩句背景或詞語演變,可查閱《全唐詩》《清人文集》等文獻。
完璞是中國漢字中的一個詞語,意思是指完全沒有被雕琢或擦亮過的玉石原貌,也可用來形容人或事物原本的本真狀态,沒有經過任何改變或磨練。
完璞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石(石字旁),右邊是玉(玉字旁)。石字旁象征着與石頭相關的事物,玉字旁則象征着與玉石相關的事物。
完璞的總筆畫數為19個,其中石字旁的筆畫數為5,玉字旁的筆畫數為14。
完璞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的中國,最早見于《禮記·禮運篇》。繁體字“完璞”中的璞為玉石的一種,代表未經琢磨的玉石原貌。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完璞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最常見的方式是将石字旁寫作“矶”,而玉字旁寫作“王”。這種古代寫法給人一種古樸、自然之感。
1. 他的才華完璞而純粹,沒有受到過任何外界的影響。
2. 這幅畫展現了大自然完璞的美麗,沒有任何人為的痕迹。
1. 完美:指事物具有極高的完整性和無可挑剔的狀态。
2. 玉石:泛指各種玉石,作為貴重的材料和裝飾品。
3. 平淡:形容事物普通、沒有變化或波瀾。
1. 原始:指原始狀态、未經改變的樣子。
2. 純真:形容人或事物本真、無污染的狀态。
1. 雕琢:指對事物進行精心的修飾和改造。
2. 改變:指事物經曆了某種變動或轉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