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木柈的意思、木柈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木柈的解释

木盘子。柈,同“ 槃 ”、“ 盘 ”。 元 马祖常 《北游》诗:“鷄鸣麦酒熟,木柈荐乾薺。”

方言。劈开的木柴。 刘白羽 《一个温暖的雪夜》:“没多久都倒在火墙边木椅上还有木柈子堆上睡着了。” 乌热尔图 《森林里的歌声》一:“ 敦杜 坐起,往火堆上添块木柈。”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木柈(mù bàn)是汉语中的一个方言词汇,主要含义指劈开的木柴,即用作燃料的柴火。以下从字形、字义、用法等角度详细解析:


一、字形与字义解析

  1. 字形结构

    • 木:象形字,本义为树木,引申为木材、木制品。
    • 柈:形声字,从“木”,“半”声。《说文解字》未直接收录,但“柈”在古籍中多指“盘子”(如“玉柈”),后方言中借音表“劈开的木块”。
    • 组合义:二字结合,字面指“木制的块状物”,方言中专指劈柴。
  2. 核心词义

    现代汉语中,“木柈”特指被劈成块状或片状的木柴,用于生火、取暖或烹饪。例如:

    “冬天需储备大量木柈烧炕。”(来源:《东北方言词典》)


二、方言使用与地域分布

该词主要通行于中国北方地区,尤以东北方言使用最广:


三、与近义词的辨析

词汇 含义 使用范围
木柈 特指劈开的块状木柴 东北方言
木柴 泛指所有木材燃料 全国通用
劈柴 强调“劈开”的动作或结果 北方口语
文言词,泛指柴火 书面语或古语

四、文化背景与实用场景

  1. 生活应用

    传统农村生活中,木柈是冬季取暖、炊事的重要物资,需经劈砍、晾晒后使用。例如:

    “伐木后需将树干锯断、劈成木柈,堆放风干。”(来源:《中国民俗志·生产卷》)

  2. 文学与口语用例

    作家萧红在《呼兰河传》中描写东北生活时提及:

    “墙角堆着高高的木柈子,那是过冬的保障。”(来源:萧红《呼兰河传》)


五、权威词典释义参考

  1.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木柈:方言,劈成块的木柴。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

  2. 《汉语大词典》

    柈:通“槃”(盘),后借指木片。如“木柈”即劈开的柴。

    来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六、语言演变与现状

随着城市化推进,“木柈”一词的使用逐渐减少,但在东北农村及方言文学中仍有留存。其核心语义稳定,未衍生其他引申义。

网络扩展解释

“木柈”是一个多义词,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和读音区分:

  1. 作为成语的比喻义(读 mù pán)

    • 本义指木制枷锁,后引申为形容人性格呆板、缺乏灵活性,如“言行如木柈般僵硬”。此用法多见于文学或口语中,强调对人性情的评价。
  2. 字面组合含义(读 mù bàn)

    • “柈”在方言中读 bàn 时指大块木柴,因此“木柈”可指劈成块状的木材,常用于北方方言,如“烧火用的木柈子”。
  3. 其他关联含义

    • 古汉语中“柈”同“盘”(读 pán),指木制托盘,但现代极少单独用“木柈”表达此意。

使用注意:日常交流中若用“木柈”形容人,需明确语境以避免歧义;若指木柴,建议用“木柈子”更符合方言习惯。

别人正在浏览...

百脉把玩杯茗北匈奴庇衞苍生柴林扯拉酬直簇箔翠锦玚珌叠岭层峦帝籍觝距二刘法纲防虑割鸡光应轨法龟年海漘好逸恶劳横决霍尔木兹海峡肩吾假牙机釜景气酒脯款额裂纹戾虐灵媪马棒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明隽牧倅木石心肠旁蒐嫔从破丢不落器分起茧圊厕三普砂囊上御受讯数驳书档数算俗心踏拉枉自雾涌云蒸湘川乡正纤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