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腳踏的翻土農具。 元 王祯 《農書》卷十三:“長鑱,踏田器也。比之犁鑱頗狹,制為長柄。”
“踏田器”是中國古代的一種農具,主要用于翻土耕作,其具體解釋可綜合多來源信息歸納如下:
基本定義
踏田器是一種用腳踏驅動的翻土工具,主要用于農田耕作。其結構特點是帶有長柄,鐵制頭部較犁鑱(犁頭)窄,使用時需借助腳踏力量入土。
曆史文獻記載
元代農學家王祯在《農書·卷十三》中明确記載:“長鑱,踏田器也。比之犁鑱頗狹,制為長柄。”說明其形制與犁相似但更窄,且操作方式不同。
功能與使用場景
作為傳統翻土工具,適用于人力耕作的小規模農田。腳踏的設計能增強入土力度,適合土壤較硬或需要精細翻整的農事場景。
延伸含義(需謹慎參考)
有部分資料(如)提到“踏田器”被引申為成語,比喻勞動者辛勤精神。但此說法未見于權威曆史文獻或主流詞典,可能為現代衍生解讀。
注意:關于成語用法的解釋僅來自個别來源,建議以農具定義為主。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農書》原文或農業史研究資料。
踏田器是一種古代農具,用于田地裡踩踏土壤以使土壤松軟
踏田器的拆分部首是足(步部),示(手部),并且總共有11畫。
踏田器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農耕時期,為了提高土壤質地從而更好地耕種莊稼,人們發明了踏田器。此外,踏田器在繁體中的寫法為「踏田器」。
踏田器在古代漢字中的寫法為「躂田器」。
農夫拿着踏田器在田地裡來回踩踏,使土壤更松軟。
踏田器的組詞有:踏田、田器。
踏田器的近義詞是踩踏器。
踏田器的反義詞是不動田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