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矯矯的意思、矯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矯矯的解釋

(1) [gallant]∶形容英勇威武

矯矯大将

(2) [preeminent]∶超凡脫俗,不同凡響

矯矯不群

詳細解釋

(1).勇武貌。《詩·魯頌·泮水》:“矯矯虎臣,在泮獻馘。” 鄭玄 箋:“矯矯,武貌。”《文選·潘嶽<楊荊州诔>》:“矯矯 楊侯 , 晉 之爪牙。” 呂延濟 注:“矯矯,武貌。”

(2).剛強貌。《三國志·魏志·任峻蘇則等傳論》:“ 蘇則 威以平亂,既政事之良,又矯矯剛直,風烈足稱。” 唐 柳宗元 《祭李中丞文》:“高節外峻,純誠内植,臨事不回,執心無惑,矯矯勁質,擢於天枝。” 清 田雯 《碧峣書院歌吊楊升庵先生》詩:“仗節抗疏言矯矯,幹觸蠆尾投蠻荒。”

(3).卓然不群貌。《漢書·叙傳下》:“ 賈生 矯矯,弱冠登朝。”《晉書·四夷傳·吐谷渾》:“ 熾磐 聞其死,喜曰:‘此虜矯矯,所謂有豕白蹄也。’” 宋 曾鞏 《故翰林侍讀學士錢公墓志銘》:“公於衆,不矯矯為異,亦不翕翕為同。”

(4).高峙貌。 清 姚鼐 《觀飛來峰入靈隱寺》詩:“矯矯 北高峰 ,獨瞰西南隅。”

(5).飛動貌。 唐 李益 《置酒行》:“西山鸞鶴群,矯矯煙霧翮。” 宋 梅堯臣 《依韻和達觀禅師還山後見寄》:“矯矯将栖鳥,遙遙傍故林。” 明 唐寅 《七夕賦贈織女》詩:“神雲矯矯月離離,帝子飄颻即故期。”

(6).昂揚得意貌。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内閣一·兩張文忠》:“ 江陵 初得柄,亦矯矯自在。”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矯矯”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jiǎo jiǎo,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義

  1. 形容英勇威武
    多用于描繪武将或傑出人物的勇猛姿态。例如《詩經·魯頌·泮水》中的“矯矯虎臣,在泮獻馘”,形容勇武的将士。
  2. 超凡脫俗,卓然不群
    強調與衆不同、超越凡俗的氣質,如“矯矯不群”。

二、引申與文獻用例

  1. 文獻中的具體運用
    • 《漢書·叙傳下》:“賈生矯矯,弱冠登朝”,形容賈誼年少出衆。
    • 《晉書·吐谷渾傳》:“熾磐聞其死,喜曰:‘此虜矯矯,所謂有豕白蹄也’”,指其剛強難馴。
  2. 其他引申義
    • 剛強不屈:如《文選·潘嶽〈楊荊州诔〉》中“矯矯楊侯,晉之爪牙”。
    • 高聳挺拔:用于形容山勢或物體的高峙之态(較少見)。

三、字形與字源解析

“矯”字本義為矯正彎曲的箭杆(從“矢”,表箭;從“喬”,表高直),後引申為“糾正錯誤”和“勇武”之意。疊詞“矯矯”通過重複強化了原字的核心意象。


四、現代用法

現代漢語中,“矯矯”多用于書面語或文學創作,常見于對人物品格、氣質的贊美,如“矯矯不群”“矯矯英姿”。需注意與“矯情”(jiáo qing,指無理取鬧)區分。


通過文獻與字源的綜合分析,“矯矯”既保留了勇武剛健的原始意象,又衍生出超脫凡俗的文學色彩。

網絡擴展解釋二

矯矯的意思

《矯矯》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修正、糾正、整飾。這個詞通常用來形容強盛、威武的樣子,也可以表示修飾、改正某些錯誤或不正常的情況。

拆分部首和筆畫

《矯矯》的部首是矢,矢字意為箭,表示直指、糾正;在矯中,左邊的字是彎曲,形狀上與“矢”不同,中間位置偏右,代表修正回歸正常;皆為四筆。

來源

《矯矯》最早出現在《詩經·周南·關雎》一首古代民歌中:“矯矯龍骧,君子重胸中。”這句詩表達了威武挺拔的龍張皆如冠冕自重的君子般,來形容美好的形象。

繁體字與古時候漢字寫法

《矯矯》的繁體字為「矯矯」。

在古代漢字中,一般使用的是筆畫較為繁瑣的寫法,不同于現代簡化字。例如,将筆畫‘丨’(豎提)寫成‘丿’(撇)、将‘丿’(撇)寫成‘乀’(點)、将‘乀’(點)寫成‘亅’(橫鈎)。這些寫法體現了漢字的演變和曆史文化。

例句

1. 他的身姿矯矯如龍,氣度非凡。

2. 這幅畫經過修飾後,顯得更加精美矯矯有神。

組詞

矯正、矯揉造作、矯飾、矯健、矯若遊龍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修正、改正、整頓

反義詞:歪曲、颠倒、扭曲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