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牧靡的意思、牧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牧靡的解釋

草名。可解毒。又地名和山名。因産此草而得名。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若水》:“﹝ 塗水 ﹞出 建寧郡 之 牧靡 南山。縣、山并即草以立名。山在縣東北 烏句山 南五百裡。山生牧靡,可以解毒,百卉方盛,鳥多誤食,烏喙口中毒,必急飛往 牧靡山 ,啄牧靡以解毒也。” 宋 李石 《續博物志》卷四:“ 牧靡縣 因草得名,生牧靡,可以解毒。”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牧靡”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方面解釋:

一、植物名稱

  1. 草本植物:牧靡是一種可解毒的草名,常見于古代文獻記載。據北魏郦道元《水經注》描述,山生牧靡,鳥類誤食毒物後,會飛往牧靡山啄食此草解毒。
  2. 名稱來源:其名稱可能源于古人對植物特性的觀察,“靡”在此處并非“浪費”之意,而是與解毒功能相關。

二、地理名稱

  1. 地名與山名:因盛産牧靡草而得名,如《水經注》提到的“牧靡南山”和“牧靡縣”(今雲南境内)。
  2. 曆史沿革:牧靡縣在漢代屬益州郡,是古代西南地區的重要行政區劃。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地名沿革或植物分類,可參考《水經注》《續博物志》等文獻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牧靡》的意思

《牧靡》意指放牧牲畜或耕地荒廢,形容無所用心,漫無目的。

拆分部首和筆畫

《牧靡》由牛的部首和青的部首組成,部首分别是牛和青,總筆畫數為10畫。

來源

《牧靡》最早出現在《尚書大傳·唐叔虞》中,“鼎彜牧靡,色緣旁龜,被服甸服,施用置靡。”後來成為一個常見的詞語。

繁體

《牧靡》的繁體字為「牧靡」。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牧靡》的字形與現代相比稍有差異,但整體結構和基本意思保持一緻。

例句

1. 農田長年不耕種,隻能被視為一片《牧靡》之地。

2. 他毫無目标和計劃地度過了大半個月,這種《牧靡》的生活方式讓他感到迷茫。

組詞

牧場、牧民、牧師、牧草、靡費、靡靡之音

近義詞

遊蕩、逍遙、懶散、無所事事

反義詞

努力、勤奮、專注、用心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