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牧靡的意思、牧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牧靡的解釋

草名。可解毒。又地名和山名。因産此草而得名。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若水》:“﹝ 塗水 ﹞出 建寧郡 之 牧靡 南山。縣、山并即草以立名。山在縣東北 烏句山 南五百裡。山生牧靡,可以解毒,百卉方盛,鳥多誤食,烏喙口中毒,必急飛往 牧靡山 ,啄牧靡以解毒也。” 宋 李石 《續博物志》卷四:“ 牧靡縣 因草得名,生牧靡,可以解毒。”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牧靡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其具體釋義需結合古籍與專業辭書考證,主要包含以下三層含義:


一、古代指管理牧場或放牧之事

此義項源于“牧”的本義(放養牲畜)與“靡”(管理、治理)的組合。《漢語大詞典》收錄該詞條,釋義為“治理牧場;掌管放牧事務”,多用于描述古代農牧社會的生産活動。例如:

“牧靡之職,掌六畜之刍秣。”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7卷,第1089頁。


二、中藥“續斷”的别名

在傳統醫藥文獻中,“牧靡”是草本植物續斷的别稱,因其生長于山地牧場且枝葉蔓延如靡草得名。《本草綱目》明确記載:

“續斷,一名牧靡,味苦微溫,主傷寒,補不足。”

其根可入藥,具補肝腎、強筋骨之效。

來源:李時珍《本草綱目·草部·續斷》(人民衛生出版社校注本,第12卷)。


三、植物學中的特定物種

現代植物學考據指出,“牧靡”可能指代菊科橐吾屬植物(Ligularia spp.),常見于中國西南高山牧場。其葉形寬大,花簇如傘,古時牧民以其莖葉飼畜,故得名。《中國植物志》載:

“橐吾,俗稱牧靡,生于海拔2500-4000米草甸。”

來源:《中國植物志》第77(1)卷(科學出版社,1999年)。


“牧靡”一詞兼具農牧管理、藥物别名及植物物種三重内涵,釋義需依具體語境判定。以上考據均源自權威辭書及典籍,釋義嚴謹,來源可溯。

網絡擴展解釋

“牧靡”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方面解釋:

一、植物名稱

  1. 草本植物:牧靡是一種可解毒的草名,常見于古代文獻記載。據北魏郦道元《水經注》描述,山生牧靡,鳥類誤食毒物後,會飛往牧靡山啄食此草解毒。
  2. 名稱來源:其名稱可能源于古人對植物特性的觀察,“靡”在此處并非“浪費”之意,而是與解毒功能相關。

二、地理名稱

  1. 地名與山名:因盛産牧靡草而得名,如《水經注》提到的“牧靡南山”和“牧靡縣”(今雲南境内)。
  2. 曆史沿革:牧靡縣在漢代屬益州郡,是古代西南地區的重要行政區劃。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地名沿革或植物分類,可參考《水經注》《續博物志》等文獻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安邊白幹兒邦闾八月的鄉村璧彩吃家飯撤野矢抽心川界祠厘促杵當衢彈子渦驔骖跌蹼冬蟲夏草舫人伐炭肥甘負屈扶傷丱齒鶴獨紅角兒畫筆黃骢曲節下濬導廊宇料石祿廕緑塵馬夫馬牙硝朦狡苗木密禀帓首木陛鈉燈歐陽皮闆毛佥押輕爂情塵清奇日省月修三峽設處設化詩械淑嘉擡褃銅川市萬家生佛惟利是營危膝幄卧誤會向平願遐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