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後的計策。 元 黃溍 《四皓圍棋圖》詩:“颠 嬴 蹶 項 非君事,賴有安 劉 末著高。”
低下的手段;無關緊要的本領。 清 李漁 《閑情偶寄·詞曲上·音律》:“予謂串舊作新,終是填詞末着。” 清 李漁 《閑情偶寄·詞曲下·賓白》:“自來作傳奇者,止重填詞,視賓白為末着。”
“末着”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最後的計策
指在困境或計劃中最終采取的手段。例如元代黃溍《四皓圍棋圖》詩提到“賴有安劉末著高”,即用此意。
次要手段或無關緊要的本領
清代李漁在《閑情偶寄》中稱“填詞末着”“賓白為末着”,指戲曲創作中次要的技巧。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用例或語義演變,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籍注本。
末着(mò zhuó)這個詞是漢語詞彙,可以拆分成“木”和“䒑”兩個部首,它的總筆畫數為12。
末着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說文解字》。末字表示最後、終結的意思,着字表示披上、穿戴的意思。末着結合起來的意思是最終的、結尾的,常用來表示某個事物或情況的最後一步、最後的結果。
末着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末著」。
在古代漢字中,末着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目前沒有找到末着的具體古代漢字寫法。
1. 這是我們合作的末着一步,完成了整個項目。(表示最後一步)
2. 雨天,路上濕滑,請小心行走,以免末着摔倒。(表示最終結果)
末着可以組成其他詞彙,例如末着者(結尾的人,指已接近或到達終點的人)、末着尾鳍(指魚類體末端的鳍)、末着頭號(指比賽等最後一個出場的)等。
近義詞:終歸、結果、終結、最終
反義詞:初步、開始、起始、開頭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