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诟诘的意思、诟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诟诘的解釋

責罵并诘問。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内閣三·江陵震主》:“上倚醉拔劍斷其總角,羣豎膚訴於 馮保 , 保 奏之慈聖,次日召上詬詰甚苦。”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诟诘”是一個由“诟”和“诘”組成的複合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角度詳細解析:

一、基本含義

“诟诘”指責罵并诘問,即通過嚴厲的言辭批評、責備他人,同時追問緣由或要求解釋。例如明代文獻中記載的“次日召上诟诘甚苦”,便體現了這種帶有質問的嚴厲指責。

二、字詞拆分

兩者結合後,既包含對行為的否定性評價,又強調通過質問追究責任。

三、文獻出處與用例

該詞最早見于明代沈德符《野獲編》,描述皇帝因醉酒犯錯後被太後嚴厲責問的情景:“次日召上诟诘甚苦”。這一用例體現了“诟诘”常用于上級對下級或權威者對犯錯者的批評場景。

四、現代使用場景

  1. 書面表達:多用于曆史、文學作品中,如描述古代君臣、家族長輩的嚴厲訓斥。
  2. 口語替代:現代日常交流中更常用“斥責”“質問”等詞,但“诟诘”仍適用于強調帶有追問的批評語境。

五、注意區分

需與單純表達不滿的“抱怨”或僅指批評的“诟病”區分開。“诟诘”更突出“追問責任”的主動性,常見于需要追責的嚴肅場合。

網絡擴展解釋二

《诟诘》的意思

《诟诘》(gòu jié)是一個漢語詞彙,指的是批評、責備、指責、诘問等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

《诟诘》由“言”(yán)和“龍”(lóng)兩個部首組成。其中,“言”是表示語言的意思,起到輔助解釋的作用;“龍”表示該字在漢字中的位置。

《诟诘》共由13個筆畫組成,需要依照正确的書寫順序逐筆組成。

來源

《诟诘》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被收入《廣韻》以及《康熙字典》中,是一種古代漢字。

繁體

《诟诘》的繁體字為「詬詰」,與簡體字的形狀稍有不同,但意思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書寫漢字的方式與現代稍有不同。在古時候,每個字的左右結構稱為“旁”,上下結構稱為“頭”。《诟诘》的古時漢字寫法是:言左首龍右或龍左首言右。

例句

1. 聽到他的诟诘,我才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2. 他對政府的腐敗現象進行了尖銳的诘問。

組詞

1. 批诘:指批評指責。

2. 诘評:指通過诘問和評價來指責。

3. 诘責:指通過诘問和責備來批評。

近義詞

1. 斥責:指責備、申斥。

2. 批評:指對錯誤或問題進行指責或評價。

3. 指責:指對錯誤或過失進行責備。

反義詞

1. 贊揚:表示贊美、稱贊。

2. 肯定:表示确認、同意。

3. 表揚:表示對好的行為或成就表示贊揚。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