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诟诘的意思、诟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诟诘的解釋

責罵并诘問。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内閣三·江陵震主》:“上倚醉拔劍斷其總角,羣豎膚訴於 馮保 , 保 奏之慈聖,次日召上詬詰甚苦。”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诟诘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诟”和“诘”兩個語素構成,其含義可從字源、權威詞典釋義及用法特征三方面進行闡釋:

一、字源與構成

  1. 诟(gòu)

    本義指恥辱,引申為怒罵、斥責。《說文解字》釋為“謑诟,恥也”,段玉裁注:“诟者,詈辱也”。其核心語義聚焦于言語上的羞辱性指責。

  2. 诘(jié)

    意為追問、責問。《說文解字》注:“诘,問也”,強調通過連續質問追究責任或真相。

二、詞典釋義與權威解釋

根據《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及《辭源》(第三版)的收錄:

诟诘(gòu jié)

指嚴厲的責問與斥責,包含公開羞辱與步步緊逼的質問雙重意味。其語義強度高于一般批評,多用于書面語或正式語境,表達對他人過失的激烈譴責。

來源:

三、用法與語境特征

  1. 語義側重:

    強調以激烈言辭公開羞辱(诟)并層層逼問(诘),如“當庭诟诘其罪”。

  2. 語體色彩:

    屬書面雅言,多見于曆史文獻或政論文本,如《明史·奸臣傳》載嚴嵩“屢遭言官诟诘”。

  3. 情感強度:

    隱含強烈道德批判,近義詞為“诟病”“诃诘”,但“诟诘”更具攻擊性與壓迫感。

诟诘是融合羞辱性斥責與追責式質問的高強度貶義動詞,其權威釋義源自經典辭書對字源的考據及曆史語用實踐的總結。

網絡擴展解釋

“诟诘”是一個由“诟”和“诘”組成的複合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角度詳細解析:

一、基本含義

“诟诘”指責罵并诘問,即通過嚴厲的言辭批評、責備他人,同時追問緣由或要求解釋。例如明代文獻中記載的“次日召上诟诘甚苦”,便體現了這種帶有質問的嚴厲指責。

二、字詞拆分

兩者結合後,既包含對行為的否定性評價,又強調通過質問追究責任。

三、文獻出處與用例

該詞最早見于明代沈德符《野獲編》,描述皇帝因醉酒犯錯後被太後嚴厲責問的情景:“次日召上诟诘甚苦”。這一用例體現了“诟诘”常用于上級對下級或權威者對犯錯者的批評場景。

四、現代使用場景

  1. 書面表達:多用于曆史、文學作品中,如描述古代君臣、家族長輩的嚴厲訓斥。
  2. 口語替代:現代日常交流中更常用“斥責”“質問”等詞,但“诟诘”仍適用于強調帶有追問的批評語境。

五、注意區分

需與單純表達不滿的“抱怨”或僅指批評的“诟病”區分開。“诟诘”更突出“追問責任”的主動性,常見于需要追責的嚴肅場合。

别人正在浏覽...

桉樹白額侯百歲之好不子春薦淳氣粗話大辰代償奠禮短處跺擡額爾耳齊鋒煙畡數幹革赫戲紅禀劃粥割齑家反宅亂監鄉嬌柔謹樸開筵纜系流水作業法樓梯秘要密用難以破涕成笑蒲盧千仞期親認仇作父若榴三官堂市調事業家受律爽靈水衡錢睡興屬玉觀似動現象竦劍宿藏隨雞逐狗他媽媽擿裂僮娃同住人喂草未妨霧幙閑晏小白長紅消爍豨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