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沒奈何的意思、沒奈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沒奈何的解釋

[have no alternative;be utterly hopeless] 無可奈何

小黃等了很久不見他來,沒奈何隻好一個人去了

詳細解釋

(1).無可如何,沒辦法。《朱子語類》卷四:“ 諸葛武侯 未遇 先主 ,隻得退藏,一向休了,也沒奈何。”《三國演義》第七十回:“ 張郃 不見救兵至,正沒奈何,又見山上火起,已被 張飛 後軍奪了寨栅。”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聽稗》:“隻怕演義盲詞,難入尊耳。沒奈何且把相公們讀的《論語》説一章罷!” 許傑 《台下的喜劇》:“她的孩子卻戀着鑼鼓聲,不肯就走,她又沒奈何坐了下來。”

(2).舊指特大銀錠。言難以動用。 宋 洪邁 《夷堅支志戊·張拱之銀》:“俗雲 張循王 在日,家多銀,每以千兩鎔一毬,目為沒奈何。”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仇大娘》:“銀成‘沒奈何’。”

(3).古代的一種具有燃燒性能的武器。 清 錢謙益 《國初群雄事略·漢陳友諒》:“上親領舟師往征……以蘆蓆作圈,圍五尺,長七尺,糊以紙布,絲麻纏之,内貯火藥撚子及諸火器,名曰‘沒奈何’,用竿挑於船桅之上,兩船相幫,燃火線,燒斷懸索,‘沒奈何’落於敵船舟中,火器俱發,焚毀無救。” 吳晗 《朱元璋傳》第三章:“ 元璋 軍的主要戰術是火攻……有一種叫‘沒奈何’,用蘆席作圈,周圍五尺,長七尺,糊以布紙,纏以絲麻,内貯火藥撚子及諸火器。”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沒奈何"是漢語中常見的四字短語,其核心含義表示對某種困境或現實狀況的無能為力。根據權威辭書解釋,該短語可從以下四個維度闡釋:

一、語義解析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定義為"沒有辦法,無可奈何",強調主觀能動性的缺失狀态。其構詞特征包含動作否定("沒")與心理狀态("奈何")的雙重否定,構成語義強調。

二、語用特征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指出該短語具備兩種語體功能:①描述性用法,如"面對自然災害,人類顯得沒奈何";②感歎性用法,多用于口語場景表達情緒宣洩,如"這事我也沒奈何啊!"

三、曆時演變 《漢語大詞典》追溯其源流至宋代文獻,原為"無計奈何"的縮略形式,明代白話小說中逐漸定型為現代用法。在《水浒傳》第二十三回已有"武松沒奈何,隻得吃了"的典型用例。

四、語法功能 《現代漢語虛詞詞典》分析其句法表現為:①常作謂語("他終究沒奈何");②可充當狀語("沒奈何地搖頭");③與"是"連用構成判斷句式("這實在是沒奈何的事")。

網絡擴展解釋

“沒奈何”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含義和用法:

一、基本含義:無可奈何

指實在沒有辦法、無可奈何的狀态,常用于口語表達。例如:

二、曆史引申義

  1. 特大型銀錠
    南宋時期,張循王将千兩白銀熔鑄成大銀球,因體積龐大難以竊取,被戲稱為“沒奈何”。這一用法見于洪邁《夷堅支志戊·張拱之銀》。

  2. 古代燃燒武器
    明代文獻記載,一種名為“沒奈何”的武器用蘆席包裹火藥,懸挂于船桅,投擲至敵船後引燃,造成大面積破壞。

三、現代用法

“沒奈何”既保留了古漢語中“無可奈何”的核心語義,也承載了特定曆史背景下的引申含義。其用法從日常生活到文學曆史均有體現,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别人正在浏覽...

按堵辦買飽脹标序鸊鶙不異財币重挂沖藐船家出規導延島子燈筒垌田分馳福用宮懸廣夏細旃貫渠咕叨過殺扞格河南墜子回交賤宗寖疎靳惜緊追不舍鞠室考檢兩般兩漢漻澥賣庸苗茨南北軍怕臊偏跛砌跟軟軟散仙人聖人出師風碩士死當私負填池桐宮通溝同室頭下頹濫頹歎吞恨外部聯繫文萊伍什相家銜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