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墨妙亭的意思、墨妙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墨妙亭的解释

(1).亭名。在 浙江 吴兴 旧 湖州府 署内。 宋 熙宁 五年, 孙莘老 任 吴兴 太守时,筑亭收藏境内自 汉 以来古文遗刻,故名 墨妙亭 。 苏轼 为此作《墨妙亭记》

(2).亭名。在 江苏 太仓 城北 淮云寺 中。 元 浙江 军器提举官 顾信 与 赵孟頫 友好,将所得 赵 书刻于石上,并筑亭保护,故名。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墨妙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化建筑遗存,其名称蕴含着深厚的书法艺术与人文内涵。从汉语词典角度解析,“墨妙”二字可拆解为:

  1. 指代书法、绘画所用的墨汁,引申为书画作品或文字遗迹。古代文人常以“墨”象征艺术创作,如《说文解字》释“墨”为“书墨也”,强调其与书写的关联。

  2. 意为精微、高超,《广雅》释为“神也”,形容技艺达到超凡境界。在艺术语境中,“妙”特指作品气韵生动、技法精湛,如谢赫《古画品录》提出的“气韵生动”即为“妙”的体现。

“墨妙亭”合称,即收藏书法名作之亭,彰显对翰墨精品的珍视与传承。其历史渊源与核心文化价值如下:


一、历史背景与建造者

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湖州知州孙觉(字莘老)于官署旁修建此亭,专门收藏湖州境内散佚的古代碑刻,包括汉、唐名家书法真迹及拓本。苏轼在《墨妙亭记》中记载:“熙宁四年,高邮孙莘老自广德移守吴兴……明年作墨妙亭于府第之北。”


二、核心功能:碑刻收藏与保护

亭内曾汇聚三十余通珍贵碑石,涵盖汉代篆隶、魏晋行草及唐代楷书,如颜真卿《石柱记》、王羲之《兰亭序》刻石等。南宋《嘉泰吴兴志》载:“亭中碑刻,皆汉唐遗法,书翰之精也。” 此举开创了地方官府系统性保存金石文献的先河。


三、文化象征与文人雅集

墨妙亭成为文人鉴赏书法的圣地。苏轼、米芾等均曾题咏,苏轼所作《孙莘老求墨妙亭诗》中“兰亭茧纸入昭陵,世间遗迹犹龙腾”之句,以王羲之墨迹为喻,赞颂碑刻的艺术永恒性。亭名由此升华为书法艺术精神传承的象征。


四、存续与重建

原亭于宋元之际毁于战火,但历代屡有重建。1996年,湖州市政府于飞英公园内依宋代形制复建墨妙亭,并重新摹刻部分古碑(如颜真卿《石柱记》),延续其文化使命。现存碑刻部分藏于湖州博物馆。


“墨妙亭”一词承载着中国古代士大夫对书法艺术的敬畏与守护,其名称本身即是对笔墨精粹与文化传承的礼赞。今日重建之亭,仍为研究金石学、书法史的重要载体,见证中华文明中“金石不朽”的信仰。


参考文献来源:

  1. 苏轼《墨妙亭记》(《苏轼文集》卷十一)
  2. 《嘉泰吴兴志》(南宋地方志)
  3. 苏轼《孙莘老求墨妙亭诗》(《苏东坡全集》)
  4. 湖州市政府《飞英公园志》(1996年重建记录)

网络扩展解释

“墨妙亭”是中国历史上两处重要的文化遗迹名称,分别位于浙江湖州和江苏太仓,均以收藏珍贵书法石刻而闻名:

  1. 湖州墨妙亭(北宋)
    由湖州知州孙觉(字莘老)于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修建,位于府治北隅。其目的是收集并保护湖州境内自汉代以来的古文遗刻,包括汉碑、唐碑等36种珍贵石刻,如《汉费府君碑》《颜真卿干禄字书碑》等。苏轼曾为此亭撰写《墨妙亭记》,并留下诗句“后来视今犹视昔,过眼百年如风灯”,感叹历史变迁。该亭历经宋末战乱损毁,清代至近代多次重建,现存于湖州飞英公园东侧。

  2. 太仓墨妙亭(元代)
    由元代官员顾信于1318年建于太仓淮云寺内,用于珍藏其师赵孟頫的书法石刻,包括《送李愿归盘谷序》《归去来辞》等作品。赵孟頫曾亲访此亭并题诗,使其成为文人雅集之地。明代因魏忠贤生祠事件遭劫,后逐渐湮没,1983年于张溥故居旧址重建,现为太仓重要文化景观。


延伸含义
“墨妙”二字体现对书法艺术的推崇,两座亭均以保存、传播名家墨宝为核心功能,成为中国古代金石学与书法文化的重要载体。需注意,部分词典将其解释为“形容文辞书画优美”的成语,但实际更常见于特指这两处古迹。

别人正在浏览...

保护价格拔帜易帜背灶綳盘儿并为一谈碧涛吃力遄迅触情眈眈逐逐打山顶针续麻府记趺坐感应电流广坐哈号还世猴儿精煇煌火节兼舍截杀痎痁悸骇惊灰谨信樛结乐物领异标新龙牵鸾翼马府绵秘本冥趣破示前进撬棍气刚七拱八翘钦天坛泅浮诠辩染神乱志濡养丧灵省校诗床十三陵守战水摸书尾孙曾探槽通晚委劣危言正色翁仲仙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