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已故伯父的稱呼。《資治通鑒·梁武帝中大通元年》:“二月,甲午, 魏 主尊 彭城武宣王 為 文穆皇帝 ,廟號 肅祖 ;母 李妃 為 文穆皇後 。将遷神主於太廟,以 高祖 為伯考。”
“伯考”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曆史文獻和權威資料進行辨析:
一、親屬稱謂(主流解釋) 指對已故伯父的尊稱,多用于古代文獻。例如《資治通鑒》記載北魏時期将高祖稱為“伯考”,即視作已故伯父來祭祀。該用法在漢典、辭海等工具書中被列為核心釋義。
二、成語典故(少數文獻記載) 《左傳·僖公三十一年》中,“伯考不肖,以敗其宗”記載了魯國貴族伯考因思慮不周導緻宗廟被毀的故事,後引申為因考慮不周全而犯錯的成語。但此解釋在其他權威典籍中較少出現,需注意語境差異。
辨析建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