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伯考的意思、伯考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伯考的解释

对已故伯父的称呼。《资治通鉴·梁武帝中大通元年》:“二月,甲午, 魏 主尊 彭城武宣王 为 文穆皇帝 ,庙号 肃祖 ;母 李妃 为 文穆皇后 。将迁神主於太庙,以 高祖 为伯考。”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伯考是汉语中对已故伯父的书面敬称,其释义可从语义结构、历史文献、文化渊源三方面解析:

一、词义构成 "伯"在亲属称谓中指兄弟排行中的长者,《尔雅·释亲》载"父之兄曰伯父"(中华书局《尔雅注疏》)。"考"本为对亡父的尊称,《礼记·曲礼下》云"生曰父,死曰考",后词义扩展至其他已故男性长辈。

二、典籍用例 该称谓始见于明代文献,张自烈《正字通》释"伯考"为"今人称亡伯曰伯考",反映明代宗法制度下的亲属称谓体系。清代梁章钜《称谓录》将"伯考"纳入家族祭祀称谓系统,与"显考""祖考"形成层级关系。

三、文化功能 在传统五服制度中,伯考作为"期亲"(一年丧服)的服制对象,《仪礼·丧服》记载"为世父母、叔父母、姑、姊妹"皆服期,体现宗法社会对旁系血亲的伦理规范。现代汉语中该词多用于墓碑铭文、族谱记载等正式场合,承载着追思先辈与维系宗族记忆的双重功能。

网络扩展解释

“伯考”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解释,需结合历史文献和权威资料进行辨析:

一、亲属称谓(主流解释) 指对已故伯父的尊称,多用于古代文献。例如《资治通鉴》记载北魏时期将高祖称为“伯考”,即视作已故伯父来祭祀。该用法在汉典、辞海等工具书中被列为核心释义。

二、成语典故(少数文献记载) 《左传·僖公三十一年》中,“伯考不肖,以败其宗”记载了鲁国贵族伯考因思虑不周导致宗庙被毁的故事,后引申为因考虑不周全而犯错的成语。但此解释在其他权威典籍中较少出现,需注意语境差异。

辨析建议:

  1. 现代使用中,亲属称谓的解释更常见;
  2. 若在古籍中遇到该词,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指向;
  3. 作为成语使用时,建议标注文献出处以避免歧义。

别人正在浏览...

鼇抃班部鼻端陛见竝行菜蔬之色插标撑刺承晏墨充凿传譌代课顿锡独酌飞速负志构害狗监骇观好憎合辙讲授技机京庾金石躯进退应矩寄锡炕席可目空手旷旷狂虐类禋凛畏丽巧马匙买帐门下晩生内陵盘峙怯缩七角迉迡弃瓢叟忍事柔澹桑田沧海散金杀一儆百施绯拖緑授孑帅台输志傞傞梯仙通心威猛无咎无誉象牙牌陷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