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米泔水。《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臣即為一火齊米汁,使服之,七八日病已。”《左傳·哀公十四年》“ 陳氏 方睦,使疾而遺之潘沐,備酒肉焉” 晉 杜預 注:“潘,米汁,可以沐頭。”
(2).米酒。《增補類腋·物部·米汁》引《酒史》:“ 蘇晉 , 頲 之子也,學浮屠術。嘗得胡僧 慧澄 繡 彌勒佛 一本,寶之。曰:是佛好米汁正與吾性合,吾願事之,他佛不愛也。”
“米汁”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米泔水
指淘洗大米後的渾濁水,含有澱粉和少量蛋白質。古代常用于清潔或入藥,如《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記載用米汁治療疾病。晉代杜預注《左傳》時提到“潘,米汁,可以沐頭”,說明其曾用于洗沐。
米酒
部分文獻中“米汁”指代發酵制成的低度米酒,如《增補類腋》引《酒史》提到蘇晉珍藏佛像時以米汁(米酒)供奉。
中醫養生
作為“湯液”(米湯),具有健脾益胃、保護胃黏膜的作用。其易消化特性適合腸胃功能恢複期人群,可緩解胃炎、消化不良等症狀。
傳統工藝
例句中提到“糯米汁”用于夯土建築,作為黏合劑增強結構穩固性,體現了古代建築智慧。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用法或現代研究,可查閱《漢典》《史記》等文獻,或參考食品科學類期刊。
《米汁》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它的意思是米飯中含有的湯汁。拆分部首是由“米”和“氵”組成。其中,“米”是指稻谷,是一種重要的農作物,也是人們主食的來源,“氵”則表示與水相關的意思。整個詞語一共有7個筆畫。
《米汁》這個詞語來源于中國的飲食文化。在中國傳統的飯菜中,米飯通常煮熟後會留下一些湯汁,這種湯汁被稱為米汁。它可以增加米飯的口感和味道,使其更加美味可口。米汁在中國各地的飲食中都有所體現,成為人們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 在繁體字中,詞語《米汁》的寫法為「米汁」。這種寫法在傳統的中文書寫中仍然存在,特别是在港澳地區和台灣地區,人們仍然使用繁體字書寫和閱讀。
在古代,詞語《米汁》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差異。根據古代文獻記載,詞語《米汁》在古時候的漢字寫作「米液」。這種寫法在古代對米飯中的湯汁的描述更為直觀和形象,液體的形象更加體現了湯汁的特性和味道。
- 例句:飯桌上,他喜歡将米汁澆在米飯上,增加了米飯的口感和香味。
- 組詞:米飯、湯汁、米飯粒、稻谷、煮飯、水飯湯等。
- 近義詞:飯汁、米飯湯、飯水等。
- 反義詞:幹飯、幹飯面、面條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