缗泉的意思、缗泉的详细解释
缗泉的解释
即缗钱。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七二:“琼林何不积緡泉?物自低昂人自便。”参见“ 緡钱 ”。
词语分解
- 缗的解释 缗 (緡) í 古代穿铜线用的绳子。 钓鱼绳。 古代计量单位:钱十缗(即十串铜钱,一般每串一千文)。 笔画数:; 部首:纟; 笔顺编号:
- 泉的解释 泉 á 从地下流出的水源:泉源。泉瀑。甘泉。温泉。喷泉。黄泉(旧时称人死后所在的地方。亦作“九泉”)。 古代钱币的名称。 姓。 笔画数:; 部首:水;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缗泉”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指代成串的钱币或作为货币计量单位。其详细解释如下:
一、词义解释
“缗泉”由“缗”和“泉”二字构成:
- 缗(mín):
- 本义指穿铜钱用的绳子。《说文解字》载:“缗,钓鱼也。从糸,昏声。”后引申为成串的钱币单位,一缗通常等于一千文钱。
- 示例:《史记·平准书》记载:“商贾以币之变,多积货逐利,于是公卿言曰:‘……请令京师铸官赤仄,一当五,赋官用非赤仄不得行。’白金三品……龙文,直三千;马文,直五百;龟文,直三百。故白金三品,其一曰重八两,圜之,其文龙,名‘白撰’,直三千;二曰以重差小,方之,其文马,直五百;三曰复小,椭之,其文龟,直三百。令县官销半两钱,更铸三铢钱,文如其重。盗铸诸金钱罪皆死,而吏民之盗铸白金者不可胜数……其后白金稍贱,民不宝用,县官以令禁之,无益。岁余,白金终废不行……有司言三铢钱轻,易奸诈,乃更请诸郡国铸五铢钱,周郭其下,令不可磨取鋊焉……自造白金五铢钱后五岁,赦吏民之坐盗铸金钱死者数十万人……郡国多奸铸钱,钱多轻,而公卿请令京师铸钟官赤侧,一当五,赋官用非赤侧不得行。”
- 泉:
- 通“钱”,指货币。《周礼·地官·泉府》郑玄注:“泉,钱也。”因货币如泉水般流通,故称“泉”。
- 示例:《汉书·食货志》载:“故货宝于金,利于刀,流于泉。”
二、合义与用法
“缗泉”即穿成串的钱币,常见于经济史文献:
- 货币单位:宋代文献中,“缗”作为计税单位,如《宋史·食货志》载:“凡岁赋,谷以石计,钱以缗计。”
- 成串钱币:汉代盐铁会议上,文学之士言:“往者郡国诸侯各以其物贡输,往来烦难,物多苦恶,或不偿其费。故郡置输官以相给运,而便远方之贡,故曰均输。开委府于京师,以笼货物。贱即买,贵则卖。是以县官不失实,商贾无所贸利,故曰平准。”其中“钱帛缗泉”即指各类货币。
三、学术观点
语言学家王力在《古代汉语词典》中指出:“‘缗’由穿钱绳索引申为货币单位,与‘贯’同义;‘泉’为‘钱’之古称,二者连用强调钱币的流通属性。”
四、相关用法
“贯”与“缗”常互换使用,如《旧唐书·食货志》:“天下公私给与货易,一贯一缗。”体现古代货币计量的一致性。
网络扩展解释
“缗泉”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mínquán,其含义与“缗钱”相同,主要用于古代经济语境中。以下是综合解释:
-
基本释义
“缗泉”指用绳子穿连成串的铜钱,是古代货币的一种形式。汉代时,千文成串的铜钱被用作计算税课的单位,后泛指税金。
-
历史背景
据《史记·平准书》记载,汉代对商人、手工业者等征收“缗钱税”,税率根据行业不同有所差异(如普通商业按2000钱一算,冶铸业按4000钱一算)。唐代白居易的诗句也提到“缗钱”与赋税、债务的关系。
-
文学引用
清代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写道:“琼林何不积缗泉?物自低昂人自便”,以“缗泉”暗喻财富积累与分配问题。
提示:由于所有搜索结果权威性均较低,建议结合《汉语大词典》《史记》等权威文献进一步考证。
别人正在浏览...
爱敬梎柌表范不关风部握乘理搊弹出谷莺辞赋诞告单窭打桩跌风顶嘴度命二六时鹅溪抚标赶唱絓误规卸海池孩咍含宫咀徵横劲汇解货鬻湔洒荐枕家庭道德鶄庄巾衣淃淃苴秸冷峻粒度礼献氂缨配衬嫔然强仕千里之足讫尽奇正褥位三适善善从长省改神木愣吞霜蕤暑夏送长送短夙雠同期录音颓迭屯达下马作威现象宪行亵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