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十拿九穩 ”。
“十拏九穩”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發音與結構
發音為shí ná jiǔ wěn()。
二、基本含義
形容事情的成功概率極大,幾乎可以完全确定結果()。常用于表達對計劃、行動或局勢的充分信心,例如:“這次項目準備充分,已是十拏九穩。”
三、使用場景
四、例句參考
五、注意事項
該成語為“十拿九穩”的異形詞,兩者含義、用法完全一緻()。現代漢語中“十拿九穩”更為常用,建議優先使用後者以避免歧義。
《十拏九穩》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形容做事十分穩妥,非常有把握。
《十拏九穩》的拆分部首是十(十字旁)和穩(禾字旁)。其中,十的筆畫數為2,而穩的筆畫數為14。
《十拏九穩》最早出現在《晉書·謝安傳》中,該成語形象地描繪了謝安(東晉時期的重要政治家)在執政時慎重穩健的态度和作風。
《十拏九穩》是《十拏九穩》的繁體寫法,兩者意思相同。
在古代,這個成語的字寫法有所不同。例如,穩字的早期形式為「穩」,在字形上與現代稍有差異。
1. 他在考試中的表現總是十拏九穩,所以大家都很羨慕他。
2. 這位投資者經過深思熟慮,每次做決策都能十拏九穩。
1. 十分穩妥
2. 十拏九謀
3. 九分穩定
1. 十拿九穩-獲勝在望
2. 十拿九穩-萬無一失
3. 十拿九穩-穩操勝券
1. 十拿九穩-心虛忐忑
2. 十拿九穩-不安定
3. 十拿九穩-舉棋不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