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十過的意思、十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十過的解釋

(1).指将領的十種過失。《六韬·龍韬》:“ 武王 問 太公 曰:‘論将之道奈何?’ 太公 曰:‘将有五材十過。’ 武王 曰:‘敢問其目。’太公曰:‘……所謂十過者;有勇而輕死者,有急而心速者,有貪而好利者,有仁而不忍人者,有智而心怯者,有信而喜信人者,有廉潔而不愛人者,有智而心緩者,有剛毅而自用者,有懦而喜任人者。’”

(2).指國君的十種過失。《韓非子·十過》:“十過:一曰,行小忠,則大忠之賊也;二曰,顧小利,則大利之殘也;三曰,行僻自用,無禮諸侯,則亡身之至也;四曰,不務聽治而好五音,則窮身之事也;五曰,貪愎喜利,則滅國殺身之本也;六曰,耽於女樂,不顧國政,則亡國之禍也;七曰,離内遠遊而忽於諫士,則危身之道也;八曰,過而不聽於忠臣,而獨行其意,則滅高名為人笑之始也;九曰,内不量力,外恃諸侯,則削國之患也;十曰,國小無禮,不用諫臣,則絶世之勢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十過”一詞在古代文獻中有兩個主要含義,分别針對将領和國君的過失,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将領的十種過失(出自《六韬·龍韬》)

指軍事将領在統兵作戰時容易犯的十種錯誤,具體包括:

  1. 勇而輕死:有勇無謀、輕視生死。
  2. 急而心速:急躁冒進、急于求成。
  3. 貪而好利:貪圖錢財、見利忘義。
  4. 仁而不忍人:過于仁慈、優柔寡斷。
  5. 智而心怯:雖有智謀但内心怯懦。
  6. 信而喜信人:輕信他人、缺乏判斷。
  7. 廉潔而不愛人:清高孤傲、不體恤下屬。
  8. 智而心緩:思慮遲緩、錯失良機。
  9. 剛毅而自用:剛愎自用、獨斷專行。
  10. 懦而喜任人:性格懦弱、依賴他人。

二、國君的十種過失(出自《韓非子·十過》)

韓非子總結的君主執政中需警惕的十種行為:

  1. 行小忠,害大忠:表面忠誠卻損害根本利益。
  2. 顧小利,殘大利:貪圖小利而損失大局。
  3. 行僻自用,無禮諸侯:行為乖僻、傲慢失禮。
  4. 沉迷音律,荒廢政務:不務正業、縱情享樂。
  5. 貪愎喜利:貪婪固執、唯利是圖。
  6. 沉溺女色,荒廢國政:縱情聲色、不理朝政。
  7. 遠遊拒谏:疏遠賢臣、不聽勸谏。
  8. 獨斷專行:一意孤行、無視忠言。
  9. 外倚諸侯,内不量力:依賴外援、不自量力。
  10. 國小無禮,拒谏亡國:國力弱小時仍無禮拒谏。

補充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二

《十過》的意思

《十過》是指一種古代的處罰方式,表示被判十次過堂,是一種較為嚴厲的刑罰。此處的“過”是指“過堂”的意思,即被審判。

拆分部首和筆畫

《十過》的拆分方式為: 部首:辵(辶) 筆畫:9畫。

來源

《十過》一詞的來源并不明确,但可以猜測是古代法律制度中的一種懲罰方式,用以對待嚴重的罪犯。

繁體

《十過》的繁體字為「十過」。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十過》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一般認為跟現代寫法相差不大。

例句

1. 根據古代法律,他因犯下重罪而被判處十過的刑罰。

2. 過去的十過制度十分嚴苛,被認為是一種極為殘酷的處罰。

3. 雖然古代的十過已經廢除了,但人們常常以此來形容某人罪孽深重。

組詞

過堂、過失、過錯、過問、過程、過敏、過度、過緩、過猶不及、過氣

近義詞

過堂、過錯、過問、過程、過路人、過眼煙雲、過勝過劣、過不去

反義詞

得過且過、濫過、被過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